城市规划大批判——专访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教授俞孔坚

一直以来扮演城市批判者角色,曾经直指央视新大楼、鸟巢等都是“小脚城市的代表”的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对于眼下的低碳城市热潮,依旧有话要说

责任编辑:朱红军 曹海东 孟登科 实习生 郭海燕

■绿色世界观

为“低碳城市”正本清源

土地不仅是房地产开发的经济资源,更是生命的承载系统

绿色新技术不一定就是高技术,更要回归祖先留下的低技术

要抵制西方消费主义观念,更要批判民族传统文化,反思自我

经济杠杆和市场调节手段不仅不能包治百病,甚至是危险的

俞孔坚

2008年初,当时的国家建设部以河北省保定市和上海市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示范项目,低碳城市建设在我国正式起步。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定义,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

只是短短一年多,在环境危机的升温和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导引下,中国俨然出现了低碳城市跃进潮,试图派发这一名片的城市已经数以十计,从所谓国际大都市到西部偏僻小城。但真正的低碳城市概念却仍是莫衷一是,通达路径更是千差万别。

一直以来扮演城市批判者角色,曾经直指央视新大楼、鸟巢等都是“小脚城市的代表”的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对于眼下的低碳城市热潮,依旧有话要说。

自然系统是王道

南方周末:“低碳城市”的概念正火,从城市规划和功能角度讲,我们的距离究竟还有多远?

俞孔坚:首要的是城市布局和规划的空间战略,要有所改变。现在的城市功能过于单一,没有进行土地的综合利用,城市密度和混合度不够,城市日益向郊区蔓延,摊大饼的空间模式有很大问题。市民每天花费大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