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娱乐】发哥都祭孔了

有相当多的人在读孔子,希望从中找寻到一些智慧,补偿我们日常的失落和无知。如果三十不能而立,四十也还是很迷惑,到了五十岁的时候,学学伦理纲常,也许也是不晚的

台湾学者、中研院院士黄进兴长期研究历史上的孔子祭礼。他相信祭孔仪式的演变可以很好地折射出中国历史的道统和治统,也就是儒生集团和统治集团的复杂互动关系。他曾去曲阜孔庙做田野调查。虽然不是儒家,但他对孔子有很高的敬意,于是在孔子墓前三鞠躬,引来一众围观,大家以为在拍电影。陪同的内地教授有些窘迫,说:“你鞠一个躬就够了。”那是1993年。

17年后,1月22日,《孔子》上映,剧组的宣传也来到了最后一站——曲阜孔庙。剧组全体成员,还有那小马哥周润发,都毕恭毕敬地在孔子牌位前三鞠躬。发哥是一个好演员,我们尊敬人民艺术家,人民艺术家尊敬孔子,窃认为是好事。但是孔子的好运真的来了吗?其实大众只是关心发哥罢了,孔子却远没有享受到“明星”的待遇。

早在20多年前,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去山东视察,特意来曲阜,看到孔林、孔庙、孔府一片破败的景象,难免叹息。当地同志建议成立孔子基金会,筹集资金整修“三孔”。邓颖超推荐了谷牧,说他虽然长期主管经济,但30年代是个左翼文化人,是山东人,对孔子的事情比较明白,再合适不过。

“对孔子的事情比较明白”,这是个很高的评价。这千百年有太多的无知、歪曲和蒙蔽,加在孔子的学说之上,搞得孔子地下难安,恨不得咸鱼翻生。孔子在世时并不得意,是个“失败的伟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英雄,最困顿的时候,还曾以丧家之犬自比,若当年有《鲁国周刊》,他恐怕连个主任记者都不算。现在很多大学生从小读过“学而时习之”,很恨孔子,因为高考制度就是要他们“学而时习之”,毕业后却全然找不到工作。孔子死后,却大大尊荣起来,千百年来,封王、称师、号圣,地位不断抬升,慢慢成为传统文化的象征。当新时代到来,守旧势力顽固不肯退位时,有人要清算传统,“打倒孔家店”就不可避免了。有时还要受些无妄之灾,比如上个世纪70年代初那场轰轰烈烈、全民参与的批孔运动。孔子竟然尊讳是“孔老二”了,小人书多是那些丑化的漫画。其实绝大部分的普通参与者都是懵懵懂懂的,根本不知道批的是什么。这并不妨碍当年讲评孔子的几本书创下天文数字般的发行量,恐怕于丹见了都要惭愧。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天,中华民族要迎来伟大复兴,孔子的好运又来到了。从政府到民间,对孔子的热情一年比一年看涨。除去那些过于明显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以外,还是有相当多的人在读孔子,希望从中找寻到一些智慧,补偿我们日常的失落和无知。

除了发哥演电影,孔子以什么样的形象复活更深入人心些?比如,是不是请陈天桥大老板做一个孔子周游列国的游戏,或者请释永信CEO做做孔子的法事,或者请90后把论语翻译成火星文?我们可做的工作很多很多,可以证明,其实我们也不是那么低俗的!如果三十不能而立,四十也还是很迷惑,到了五十岁的时候,读读孔子,学学伦理纲常,也许也是不晚的。

但是孔子不幸赶上了恶性事件延绵不绝的时候,曹操墓不是也挖出来了吗?两个作古的古人真不妨开个座谈会,做个深度访谈,聊聊这中国为什么发生这么多奇怪的事情,有些人比孔子更像圣贤,有些人却比曹操更像奸臣,中国100年的变化,也许比他们几千年还多。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