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县乡财政绝地重构 一招破解“三农”困局

分税制后,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后,如何破解中国广大农业乡镇乃至村的财务困境,成为破解“三农”困境的难点与关键。

责任编辑:邓谨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分税制后,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后,如何破解中国广大农业乡镇乃至村的财务困境,成为破解“三农”困境的难点与关键。

黄山市徽州区自2004年以来实施的“异地办厂,原地纳税”的改革,大大加强了农业乡镇的财政实力。而更令人惊讶的是,就此一招,当地曾经看似无解的“三农”困局满盘皆活。

徽州文化古镇呈坎镇。徽州因毗邻江浙,承接了江浙一带的产业转移,而“异地办厂,本地纳税”的改革给当地农村带来了活力。 图/CFP

村集体有钱了

村里有钱去修路,这是5年前想也不敢想的。

2月初的细雨,让黄山南麓一片云遮雾绕。正在开呈坎镇两会的杨干村支部书记胡继高,却兴致很高。

胡继高给代表和镇领导们汇报了自己新年的两大打算:一是花40万元修自然村之间的水泥路;二是走出去到上海等地方,继续扩大招商战果。之所以有这些“雄心壮志”,是因为胡继高手里第一次有了钱,这刺激了他想“挣”更多的钱。

分田到户分得很彻底的杨干,30年来几乎没有什么集体经济收入,但2009年年底算账之后,杨干村因为三年来区里工业区招商引来的3家企业投产纳税,区镇两级把产生的地方税收全部奖励给杨干村,第一次挣到7万多元村集体收入。年底区里还特别奖励给杨干村1万元,其中5000元直接奖给了胡继高。

正因为有了这7万多元,胡继高与村两委会和村民代表在12月底商议,决定把钱用来修自然村之间的水泥路——这7万多元可作为村里筹集好的启动资金,向上面争取更多的配套资金支持。

镇党委书记吴志平对胡继高的想法也很支持——他手里也有钱。2009年,呈坎镇财政结余了150万元,这还不包括即将从区财政分成应得的250万元。因为囊中鼓鼓,2009年吴志平给村里补贴了近30万元,并帮助争取了区、省、中央的财政资金,帮助他们修好了8公里自然村之间的水泥路。

对吴志平和胡继高来说,有钱投入老百姓呼声高的公益建设,这是5年前想也不敢想的。

乡财绝地重构

按这个被概括为 “异地办厂,原地纳税”的办法,所有乡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