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语言软暴力

歧视性语言本质上是一种“语言软暴力”,表面上伤害的是一两个人、一个群体、一个阶层,实际上是对所有人的伤害

责任编辑:戴志勇

歧视性语言本质上是一种“语言软暴力”,表面上伤害的是一两个人、一个群体、一个阶层,实际上是对所有人的伤害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自1919年中国已经经历了3个30年,1919-1949的以战争求共和,1949-1979的以计划求强国,1979-2009的以市场(经济)求富民。下一个30年,改革的主线在何处?仍是经济改革?或是政治改革?继续摸着石头过河?我以为,应该是文化。快改革不一定走得远,慢改革未必不是正途。如果制度起决定作用,但如果没有文化这个渗透骨髓、无处不在的改革,好经也要念歪。文化与制度相互影响,但前者是根、是道、是无形。改革要从细胞开始,循序渐进。改造语言体系,使其由歧视性向非歧视性进化,则是文化变革的重要内容。

歧视性语言本质上是一种“语言软暴力”,表面上伤害的是一两个人、一个群体、一个阶层,实际上是对所有人的伤害。行业的语言歧视:“沦为”搓澡工?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在现实中,一些行业,尤其是部分第三产业一直受到歧视。比如,2006年全国多家媒体报道:前世界女子举重冠军邹春兰沦为搓澡工。搓澡工就低级?如果邹春兰是公务员,还会说“沦为”?世界女子举重冠军只能说明过去,现在不是计划经济,任何人都应在市场上寻找工作,不应由政府安排。市场经济不认资历、不认过去,它只看现在,只看供求。

类似的,回收可再生资源的不应该叫收垃圾的,应该叫资源回收者(废品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清扫大街的人不应该叫扫大街的、运大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