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察】玫琳凯的礼单门

    连续三次被《财富(中文)》杂志评为“卓越雇主——中国最适宜工作的10家公司”的玫琳凯(中国)公司最近不胜其烦。因为它的一名前员工,向外界公布了一份“节日公关礼单”。
    这份涉及工商、税务、公安等各权力部门官员和媒体从业者共一百余人的公关礼单,详细地将收礼人的年龄、性别、职务、礼品明细及联系方式一一列出。在部分当事人表示收礼情况属实后,使其他当事人大为光火,也让玫琳凯公司倍感为难。
    这名邱姓员工的“真实意图”姑且不论,但这份真实性极高的礼单确实为我们描绘出一条灰色的寻租链条,折射出中国当下的商业环境。
    由于礼单所涉及的是2006年旧事,难免让人将之与2006年玫琳凯获得中国直销牌照挂钩。毕竟2006年12月1日玫琳凯和安利一样都是最后关头触线获牌。
    此前,直销行业在中国臭名昭著,媒体记者人人喊打,执法部门也屡屡兴师问罪。在这种商业模式获得体制认可之前,如若顺利发展,必须向相关部门寻租。
    俗话说得好,兵来礼挡,水来礼掩。玫琳凯这家外资公司深谙在中国的经营之道,但从礼单所涉及的广东、河南、湖北、吉林四省公职人员看,玫琳凯的这份礼单非常及时。而从送礼时间看,玫琳凯选择的时机也十分恰当。中秋佳节,上下打点,入乡随俗嘛。
    我们突然发现,天天喊着“企业社会责任”的外资企业的商业道德并不比内资企业高尚。不过到底是外资公司,行事严谨,送礼也要详细记录。这和内资公司可不一样。也正是外资公司这样翔实的记录,让我们可以清醒地意识到监管部门的腐败和企业商业伦理的低下。
    玫琳凯可以为自己叫屈,毕竟在礼尚往来的中国送礼是一种“示好”,是一种向权力屈膝的仪式。从韩国三星到沃尔玛礼券,再到西门子行贿门等等,整个亚洲商业文化充斥着一种政商交易的关系。这种环境之下,送礼不过是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与黑社会的保护费并无二致。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的企业还是有一些榜样值得学习,比如万科。中国监管部门的官员,还是有一些同行值得学习,比如香港。万科20年前就决定不行贿,万科今天成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香港从1980年开始廉政风暴,政府的管理服务水平,亚洲公认第一。
    由此可见,一个组织应该有自己的组织伦理,这决定它从事的事业能否昌盛。

 

(责任编辑 吴传震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