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中人(20100412)

美国经济的希望

【英】《经济学人》4月3日

数十年来,美国经济的增长一直依赖消费者的大量借款维持着虚假的繁荣。金融危机导致的住房价格崩溃掏空了消费者的财富,让他们变得更节俭。靠着消费文化发展起来的众多企业巨头正重新思考新的增长方式。

随着国内消费者勒紧腰带,美国企业必会向海外出口更多商品。有竞争力的美元和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会让已处在领先地位、产品附加值高的美国企业表现不俗。这就是奥巴马所谓的“再工业化”。

这会带来更平衡的美国经济,同时也会让全球经济更健康。但此转型的成功不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美国消费者节俭的前提是其他国家增加开支,这样全球经济才能获得新的平衡。问题是,如果美国打算更节俭和出口更多,一些新兴亚洲国家将不得不更多地依赖国内消费,这一点能否成功还是未知数,各国政治家们是否能处理好由此产生的结果?

中国投资环境变差?

【美】《商业周刊》4月5日

不久以前,西方企业的领导人在中国访问时还受到热烈的欢迎和招待。但现在,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今年1月26日,美国商会在给白宫的一封信中警告说,“中国政府正在采取有系统的政策,以损害美国企业的利益为代价来支持本土企业”,这封由微软、波音、GE等大公司签署的信,要求美国政府“密切关注中国政府损害美国企业利益的行为”。之所以会发生这种转变,是因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只是为跨国企业代工,没有多少自己的品牌,国内市场也被外资占据,很多人觉得,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过度了。也有分析认为,中国需要西方企业的高新技术,因此不会对外资关闭大门。

女神父?

【美】《新闻周刊》4月12日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精英男士俱乐部,罗马天主教会最近被一系列神父娈童和性侵犯的丑闻搞得焦头烂额。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不是很多人所宣称的神父独身制度,而是因为教会几百年来人为地让神父与世隔绝,他们的思想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启蒙运动之前的状态。在他们看来,世界是有等级的,而教会是凌驾于世俗社会之上的,这是上述丑闻的心理基础。和现代社会的隔膜,也使得教会对女性在社会中的作用视而不见。60%的美国人支持让女性成为神父,但教会至今还没有这样做的打算。要摆脱丑闻,教会需要与时俱进,向女性开放,以对男神父的行为形成制约。

犯错的教皇

【德】《明镜》4月5日

梵蒂冈教皇本笃十六世约瑟夫·拉岑格,如今却深陷信任危机。2006年,他在演讲中的引言“让我看看穆罕默德都做了些什么,你只会看到糟糕和非人性的东西”,引起了穆斯林世界的强烈不满。去年,他恢复了持否定大屠杀言论的英国神父理查德·威廉姆斯的教籍,导致天主教徒和犹太教会的严正抗议。然而,他却对天主教会的清规戒律持保守态度,主张禁欲、不让女性担任神父、反对开放神学、反对贫穷地区控制生育、歧视同性恋。近年来,各地屡屡曝光天主教神职人员鸡奸男童,但拉岑格却拒绝公开表态,并认为这是一场阴谋,目的是动摇天主教会的地位。

政坛新伉俪

【法】《巴黎竞赛报》4月1日

经历区域选举失败后,萨科齐于3月底改组内阁成员,原海外领土关系部长弗朗索瓦·巴胡安出任法国预算部长这一要职。人们注意到,总有一个熟悉的身影陪伴在新预算部长身边,她就是在法国颇受欢迎的演员米歇尔·拉罗克。早在90年代初期,米歇尔就已结识当时担任特鲁瓦市长的巴胡安。两人都离异后,米歇尔俨然以巴胡安正式女伴的身份陪同他出席各种公共场合。如今,法国政坛出现了更多的离异人士,比起传统的政治人物,他们更年轻更自由,带点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也无损个人的政治形象。在女明星的陪伴下,人们期待看到巴胡安在政治舞台上有更为杰出的表现。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