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七年谈判,一分钱也没谈下来”

这种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思路所致,若公共投资仍居高不下,铁矿石之类原材料的继续涨价也势在必然。

责任编辑:邓谨 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1999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为5527.4万吨;2009年,这个数字是6.3亿吨。在庞大的中国需求推动下,中国七年前开始的长协矿价谈判,至今一分钱都没有谈下来。这种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思路所致,若公共投资仍居高不下,铁矿石之类原材料的继续涨价也势在必然。

4月15日,西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在“2010冶金矿产品国际会议”上称,铁矿石谈判名存实亡,矿商单方面制定价格,钢厂要么接受,要么不买。

同一天的北京,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希望铁矿石价格长期协议继续。必和必拓高层则在北京的媒体早餐会上透露,已经和亚洲主要客户就铁矿石季度定价问题进行了沟通,并受到普遍欢迎。

事实上,国内已经有不少钢企,特别是中小型钢企,与之签署了下一季度协议。

南方周末记者试图在电话里与罗冰生预约采访,但甚至来不及听完完整的采访请求,他就忙不迭地说,“对不起啊,我不会对任何媒体发表任何意见和看法。”而中钢协负责铁矿石谈判的单尚华秘书长,不仅不接电话,更是处处躲避媒体。

自2008年11月受商务部委托全权负责与三大矿商进行铁矿石长期协议谈判以来,现在恐怕是中钢协最为尴尬的时刻。

“谁谈结果都一样”

今年74岁的刘勇昌,原是冶金工业部钢铁司司长。他还记得在2000年以前,澳洲矿商力邀冶金工业部组织各钢铁企业去当地考察的情景。为了一个大家都心知肚明并无太多必要的铁矿石烧结试验,除了好吃好喝的招待,矿商还包揽了试验费、来回路费。30美元/吨的进口铁矿石到岸价格,还要给进口企业1-3美元/吨不等的佣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