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治家的改革困境和出路

在多数情况下,基层改革除了浪费众多资源并使某些个人获得了政治收益外,广大民众并未从改革中获益。基层改革经验要想摆脱“人走政息”,必须将改革的成果形成制度。

责任编辑:戴志勇

在多数情况下,基层改革除了浪费众多资源并使某些个人获得了政治收益外,广大民众并未从改革中获益。

基层改革经验要想摆脱“人走政息”,必须将改革的成果形成制度。

(向春/图)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治家的基层改革实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由于中国一些重大改革的滞后,民众对任何改革举措都寄予很大期盼,特别是基层改革与民众的切身利益相关,民众希冀以此改变目前存在的官民冲突,特别是希望地方政府走出“与民争利”的行为怪圈,变抽取为服务。这些基层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由少数地方党政官员在中央政府没有明确授权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的制度资源,进行有限的制度改革。

这些地方党政官员的动机何在,改革的空间多大,制度化的可能性如何?

基层改革的动力不足

当前基层改革实践并不是制度性安排或高层的正式授权,而是少数地方党政领导人的自主行为。目前,地方政治家只要按上级的明确规定做,就可以有很好的政治前途,而进行基层改革的探索和创新,则有很大风险。面对这些风险和利益损失,地方政治家为何还要推行各种改革实践呢?

第一,管治和发展的压力,现实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迫使地方政治家不得不采取一些改革举措。

现代国家在发展中遇到各种问题后,应该分门别类,想办法解决。是经济体制方面的问题,就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方面的问题,就进行政治改革。不能掩饰或回避,更不能用一种改革代替另一种改革。

相对于中央执政者对全局的改革而言,地方政治家虽要处理一些地方性问题,但它们又具有普遍性。当前不少难题已是社会各界的共识,一些地方主政者对这些弊端也心知肚明。四川省遂宁市步云乡的“直选乡长”,就是基于当地民众对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和对官员腐败的强烈不满的回应。当然,面对压力,更多的执政者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并不愿选择突破性的改革。只有少数基层官员从管治有效性出发,采取一些对策性的改革措施。

第二,地方政治家的政治远见和责任感。可以说,地方主政官员的社会责任感、勇气、信心和政治智慧是目前基层改革必不可少的条件。领导河北省青县村治改革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