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老价格战——苏北电动车产业兴衰记

其兴,乃政府;其衰,乃市场。在中国政府正力图通过有形之手扶持一系列新兴产业之时,苏北丰县这个由政府催生的中国电动车第一大生产基地,其电动车产业的兴衰故事或可做前车之鉴。

责任编辑:邓谨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其兴,乃政府;其衰,乃市场。在中国政府正力图通过有形之手扶持一系列新兴产业之时,苏北丰县这个由政府催生的中国电动车第一大生产基地,其电动车产业的兴衰故事或可做前车之鉴。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四年前几乎一夜崛起为中国最大的电动三轮车基地的江苏徐州丰县,刚刚从电动三轮车产业的一场濒死体验中回过神来。

2009年12月初,工信部发布的电动摩托车新国标,把车重40公斤以上、时速超过20公里的电动车纳入“电摩”管理范畴,并对电摩企业规定了项目总投资不低于2亿元,注册资本不低于8000万元,生产研发设备投资不低于2000万元,年产量不低于15万辆的准入门槛。

苏北电动三轮车产业:不可承受之重。 (CFP/图)

对照这个“入场券”,丰县电动摩托车企业几乎要被全军覆没,没有一家不在淘汰之列——丰县最大的电动三轮车企业百事利的注册资本也只有1000万元,年产量不过5万辆。

新国标一出,电动车消费者要跟摩托车一样获得驾照才能驾驶,电动车企业多半淘汰,敏感的经销商立即几乎完全停止进货,丰县最好最大的企业产量也锐减到六至八成,很多中小企业几乎完全停产,整个行业近乎崩溃。而当地靠这个产业就业养家的五六万人,也立刻陷入困境。

侥幸的是,两个月后,因为各界强烈反对,电动车新国标被暂缓执行,丰县暂时松了一口气,但那惊出的一身冷汗却至今未干。

对丰县来说,4年前一夜兴起的电动三轮车产业,虽然迅速发展为中国电动车第一大生产基地,但却有严重的先天不足。

政府催生

领导们对农民鼓捣出的这个零碳排放而又省钱省油的草根产业非常赞赏,指示丰县要将其作为新兴产业,“放水养鱼”。

丰县电动三轮车发源于农民康云清的一时“头脑发热”。

康云清是丰县当地绝对的能人,当过赤脚医生和生产队长,也学过打铁、编织和裁缝,到2001年的时候,康云清已经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攒下了五六十万元的家底。

在丰县一位老干部的建议下,生产过脚踏三轮车的康云清,在脚踏三轮车上装上电机、电池和控制器,就捣鼓出了丰县第一辆电动三轮车。

但直到2005年,丰县还只有三四家电动三轮车企业,规模也很小。

丰县电动车产业命运真正改变,发生在时任江苏省委领导和徐州市委书记徐明考察丰县,参观了电动车企业之后。

此时,苏南产业转移升级刚开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