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徒”犹大的福音

  近年来,由于《达芬奇密码》小说与电影的造势,把基督教被去中心化这个时代潮流照亮了。“去中心化”固然是后现代文化政治的特色,改写早期基督教史的试图却由来已久。《达芬奇密码》里说耶稣是人不是神、曾结婚生子,并无新意。1988年的美国电影《基督的最后诱惑》(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乃根据希腊作家卡赞扎斯基(Nikos Kazantzakis)小说改编,其中描写耶稣与抹大拉的玛丽亚成家,还出现性爱场面。所不同者,是后者未能造成前者般的庞大声势。
  当代颠覆正统圣教史的动力来自性别政治与种族政治,其弹药库则是基督教早期史上的“诺斯替”(Gnostic)教派。该“异端”重见天日,归功于1945年在埃及出土的拿哈玛地(Nag Hammadi)经库。它的照相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助下于1977年公诸于世,其中较有名的一部《托马斯福音》(Gospel of Thomas),史料上的重要性被学者们等同于四大福音。它不同于主流派强调耶稣是世上的灵光,而是主张“每个人之内在灵光照耀世界,如果它不发光,世界即陷入黑暗”。
  20世纪的这个新发现即反映在1999年一部美国电影《圣痕》(Stigmata)里。故事有两条主线,其一为被罗马教廷开除教籍而蛰居巴西的一位老神甫,另一为美国匹茨堡的一名年轻女子。后者身上忽然出现了耶稣的“圣痕”——五处伤口,因此教廷派了一名年轻神甫前往调查,发现她非但不是什么圣徒,甚至连教徒都不是,生活也很糜烂:吸烟、喝酒,杂交,样样俱全。上帝为什么挑了这样的人来展示耶稣的圣痕呢?
  原来在20世纪较早时候,考古界已经挖掘出据称更为接近耶稣原始教义的第五部福音,但被教廷镇压,那位避居巴西的神甫曾想把它公诸于世,被逐出教门。该被镇压的福音说:要达到天国根本不需经过教会,因为“天国就在你的周围,天国就在你之内”。
  这固然是《托马斯福音》的引句,但电影宣传的与古代诺斯替禁欲精神全然相反。在离婚、堕胎、女性可以当神甫和同性恋等问题上,美国的天主教徒和罗马教廷出现裂痕已久,分歧越来越深,似乎已达唾弃教会,自己另觅“天国”的地步。但这故事不该被狭义地理解为美国天主教徒和罗马教廷的矛盾,而是更广泛反映今日美国社会里一股抗拒任何“清规戒律”的心理。
  2000年的美国电影《祝福圣婴》(Bless the Child),情节有关“基督第二次来临”,但这次诞生的却是一名女婴,她在养母关怀底下成长,但却为拜魔鬼教徒所绑架,他们的教主想控制圣婴,利用她在茁长中的神力扩展自己的恶势力。结局自然是邪不胜正。养母与邪教教主的斗争,反映的是今日破碎的美国家庭中离异的父母争夺对子女的监管权。《祝福圣婴》里的一些镜头,如邪教教主为了恐吓和试验小女孩的神力,用的都是“父亲虐待孩子”的意象成语。它宣扬美国女权对传统家庭价值的否定:凡有男性的家庭对妇孺都不安全,不及没有父亲的单母亲家庭可取。在女权主义激进派眼中,瓦解双亲家庭和用同性恋来颠覆异性恋爱情都是打倒父权社会的革命策略。
但本文更关心的是《祝福圣婴》里,养母是从自己的妹妹处接管婴孩,该名生母性生活混乱,因此根本不知道圣婴生父是谁,即使怀孕期间她仍在吸毒,不顾及胎儿安全。如此污秽,如何担当“圣母”角色?但电影制作者就是不让基督诞生在以圣约瑟为父、以玛利亚为母的双亲俱全的“神圣家庭”,因为在今日已经无人奉此为模范,它与社会现实脱节,缺乏真实感,不会叫座。
  其实,《达芬奇密码》一剧透露的讯息,也是把男性霸权视作对情欲的“宰制”、把女性视作待解放的“情欲”。这分明是今日的后现代性别政治,与早期基督教的诺斯替何干?今日美国的激进派大体上是围绕着妇女堕胎、同性恋、另类性爱方式和另类家庭之合法化等问题进行抗争,他们欲颠覆的,固然是保守派的社会价值和权力基础,但也颇为迎合广大政治意识低落者的切身利益。已有人指出,美国人对这类“性器官政治”(genital politics)的关注远超出他们对国际政治的兴趣。美国人世界地理常识的贫乏为全球之冠,即使他们的政府正在进攻阿富汗或伊拉克,大部分人不会知道这些国家在哪里,他们比较容易掌握的无疑是自身下体的“地理方位”。
  今日重写基督教史者手中有两张所向披靡的王牌,一曰“性别”、二曰“种族”。美国弱势族群的抗争如女权的声音一般大,而“受害者”意象的原型是犹太人。这从最近面世的诺斯替经卷《犹大福音》(Gospel of Judas)之际遇可见其端倪。该经卷在半个世纪以前已出土,地点是埃及,却一直无法觅得买主,至前几年始被瑞士一个基金会收购,但已成残卷,经整理和翻译后,于2006年4月6日在《国家地理》频道面世。碳-14断代法把手卷年代定在公元220至340年之间,无迹象显示作者是犹大本人。
  在经卷里,耶稣从众使徒间把犹大召唤出来,说他们是无知的一群,惟独犹大能领会“天国的奥秘”。耶稣要求他协助完成自己的受难大业,根据诺斯替教义,肉体对耶稣来说是一个牢笼,他受难是解脱形体、返回精神界。犹大的形象经基督教两千年的丑化,已成犹太人贪婪和叛卖的典型。于此,一个被唾骂了两千年的出卖导师的叛徒摇身一变成为耶稣受难救世事业的搭档。而要求教廷将犹大封圣的呼声在今日德国特别高,正因为希特勒曾屠宰了600万犹太人,战后的德国人心怀罪恶感之故也。

孙隆基  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教授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