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改教材,没用——顾德希的教改试验

“大家一批基础教育,都是先拿语文开炮,因为语文谁多少都懂一点。但这么多年批评来批评去,根本没用。有些更根本的致命伤他们根本没说出来,教育的问题不是靠批判就能解决的。”

责任编辑:平客 袁蕾 实习生 常仙鹤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学老师

“君子不重则不威。我们对他的感情,和他本人的责任感都是推着我们这个项目往前走的‘重’。说了半天,老头为谁呀?”刘葵说。她说的老头是年过七十的北京四中特级教师顾德希。

风口浪尖上的语文

“大家一批基础教育,都是先拿语文开炮,因为语文谁多少都懂一点。但这么多年批评来批评去,根本没用。有些更根本的致命伤他们根本没说出来,教育的问题不是靠批判就能解决的。”舆论又一次把语文教学推上了风口浪尖,作为北京市屈指可数的特级语文教师,顾德希依然记得,1999年,某国家级大报转载长文《不仅仅是语文》,诗人邹静之、汇文中学语文教师王丽、大学语文教师薛毅,纷纷向语文教学开炮。

顾德希从1982年开始参与人教社的教材编写,是四套中学语文教材的主要执笔人,又几十年在教学一线,对语文教学的沉疴有深刻的把握。

“教材的编纂有很大问题。我再怎么执笔,也是打工的。老板是人教社。他们按照教育部指示办,行政色彩很重。新的大纲下来了,要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教材就跟着变。其实无非是换几篇课文,有时候也没换。”很长一段时间,顾德希只能在自己的课堂上零敲碎打地小改良,大动作很难实施。

&ld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