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假摔?

没有疑问的事实是成交量应声萎缩,而均价下跌的秘密则在于成交的大都是远郊中低端楼盘。至于为什么会如此,则与地方政府的预售证调控有关

责任编辑: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楼市新政两月,浮沉牵动人心。本报记者实地调查那些“降价最狠”的楼盘,拨开各种纷乱的数据,试图探询市场的真正脉搏

没有疑问的事实是成交量应声萎缩,而均价下跌的秘密则在于成交的大都是远郊中低端楼盘。至于为什么会如此,则与地方政府的预售证调控有关

(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2008-2010年住房土地供应计划

潮落潮起的房地产市场让人捉摸不透。 (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又是一则异常耸人听闻的楼盘降价信息。5月末,媒体爆出“北京的霄云里8号直降1万元,68折。”

本报记者踩点的结果却依然是大跌眼镜。所谓的降价不过是一种特别的促销手段,总价370万元的产权式酒店公寓,如果一次性付款,而且将5年的经营权交给开发商,就可以270万元买下。参与活动的房子,一共只有三套。其它的公寓倒是房源充足,但最便宜的也依然坚挺在3.8万元/平方米。

售楼小姐路路介绍完之后,无奈地看着记者。这些天来她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奔着降价而来又失望而去的访客。在“霄云里8号”的访客记录单上,“信息来源”一栏齐刷刷地写着都市报或者网站,但最后的结果都是“走了”。“现在是房价的敏感时期,一点点小动静都会被放大,传递出错误的信息。”路路说,“前天还有一个人看了报道后专门从内蒙古赶来,我们也不想这样。”

降价“最狠”楼盘的秘密

今年3月份和4月份,很多楼盘捂盘惜售,同时对外报出一个超高的价格。只不过形势变了改变策略,实际开盘价格比预计价格低,但这很难说是降价

要看有没有降价,老项目就跟上一期的开盘价格比,新项目就跟周边项目比

从最近充斥于媒体报端的降价楼盘信息里,可以明显地嗅出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新国十条”在起效果。但当购房者意图循着这些信息去捡便宜货时,结果却往往都跟“霄云里8号”差不多。

位于北京通州区域的“K2海棠湾”,是新政出台后第一个被报道降价的楼盘,也是流传最广的一个,关于降价幅度的说法从2000元到4000元不等。“K2海棠湾”是在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