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合展《富春山居图》:国共合作的另一个起点

台湾大学不也常跟北大清华合作吗?合作时不也打着“国立台湾大学”吗?这种合作被视为学术交流,似未见批评。大学学术行,国宝艺术没理由不行。

责任编辑:戴志勇

温家宝总理前阵子在记者会上提到了《富春山居图》,黄公望的作品,残篇在大陆,断幅在台湾,象征了冷酷的分离分隔,却亦勾起了重逢重合的温暖愿望。

此言出后,两岸“文化官员”立即忙于奔走商议,探究如何落实这项世纪盛事。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处长何传馨近日来港演讲,说该作品完成于1350之庚寅年,被毁于1650之另一个庚寅年,而温家宝又旧画重提于2010之再一个庚寅年,在时间点上,颇有巧合,若能赶在年内把两岸残卷并在一起展览,倍添意义。

容易吗?

台湾方面传达了两个顾虑。一是名号问题。台北故宫叫做“国立故宫博物院”,台湾希望能用这个名号堂堂正正在中国大陆搞展览,可是,从北京的角度看,显然有问题。

另一个顾虑是法律问题。中国大陆有“司法扣押”法例,万一《富春山居图》有去无还,台湾方面又谁敢负责?

所以一图二分,富春在东,山居在西,两岸艺术依然遥遥对看。然而华人毕竟是有弹性的民族,上述顾虑其实说难亦可、说易亦行,只要有心,很快便能把障碍去除。先说名号。这有先例可循。

台湾大学不也常跟北大清华合作吗?合作时不也打着“国立台湾大学”吗?这种合作被视为学术交流,似未见批评。大学学术行,国宝艺术没理由不行。

再说司法扣押。为让国宝团聚,来个特殊豁免之类,同样不会有人异议。再退一百步说,即使台湾藏品不敢去大陆,大陆藏品可以去台湾呀。先在台湾故宫来个合展,不就行了吗?要完成温家宝的心愿,不一定要在大陆。若邀温先生前往参观,水到渠成,国共不就有第三次合作了吗?

事实上,台北故宫的何传馨先生在演讲时已经欲言又止地表示,两岸各自收藏的《富春山居图》合展有望,只是没说清楚何时何地,到底能否赶上庚寅之年,又到底是在大陆抑或台湾。

其实,合展之地,不妨有第三个考虑:香港。

如前所述,台湾一直不愿把珍藏送到大陆展览,一是认为北京不会容许“国立故宫”的堂皇名号,二是担心国宝藏品会被北京扣押留置。这两点顾虑,在香港应该完全不成立。

香港毕竟是赚钱至上的特区城市,大家懒得理你“国立”不“国立”、“故宫”不“故宫”,只要活动内容吸引,有话题性,可被传媒炒作个两三天,收费相宜,那便行了。

而且“国宝司法扣押”条例在港亦应无效,否则不会有这么多一级文物出现在香港上环嚤啰街的小店暗角。前阵子不是又出现了一批汉简了吗?清华大学派人前来把它们买去了,从此变成“清华简”,是镇校文物之一。请注意,是买去了,而不是派特种部队前来香港把汉简扣押下来,香港的自由,展现在可以拍卖国宝之上,好或不好,见仁见智,但这又确是自由。

再者,香港虽是所谓特别行政区,却始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所能管辖的国土,把两岸珍藏拿来合展,亦算是让他们一起“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意义远非在离岸台湾所能比拟。

所以,来吧,两岸都把残卷拿来,让香港的西九龙文化艺术区管理局出面筹备,在湾仔会展弄个特展,既可完成暗含政治意义的历史盛举,亦算是西九激活敲锣热身,是好主意。届时别忘邀请两岸领导人担任主礼嘉宾,开展时,最好同时宣布日后的西九文化区将设两岸分馆,长期合作,为西九增光。

过去百年,国共合作了两次,皆以政治为题,如今第三次合作大可以文化艺术做起点。若成此事,或许温家宝又要开口鼓励了。

(作者为香港作家)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