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独立的“独立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停办事件”调查

■一所培养汽车修理工的职业中学,如何成了挂着名牌大学金字招牌的本科学院?

责任编辑: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罗琼 杨鹏

■一所培养汽车修理工的职业中学,如何成了挂着名牌大学金字招牌的本科学院?

■一个分不清谁是股东的“企业”,如何走到不知该定义为“破产”、“倒闭”还是“停办”的尽头?

6月18日下午,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简称上财浙院)内看起来平静如常,教学楼里不少同学在为期末考试埋头复习。

这所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内的本科院校,刚经历了一场惊动中央的剧烈动荡。半个月之内,先是学生发现学校突然“停办”,随即引发上千学生和家长的集体抗议,最后在高层压力下“死而复活”。 

上海,民办院校的学生们拿到本科毕业证书时兴奋不已。 (CFP/图)

如上财浙院这样以某某知名大学的某某学院为名义在高考后单独招生,学费较高但录取分数较低的院校,就是独立学院,亦称“民办二级学院”,大多是由高校和企业联办的本科院校。

作为上世纪末期高考大举扩招、高校资源严重短缺的产物,独立学院获得了民间资本的青睐并迅速繁荣,目前全国已有322所,占全国本科院校的三分之一。

2008年5月方才获批正式成立的上财浙院,属于其中最年轻的一批,是由上海财经大学(简称上财)和金华一家民营企业浙江大昌投资集团(简称大昌投资)的下属公司合作创办,目前在校学生1640余名。

突然“死亡”

学校发了一封公开信,提了两个方案;家长们也发了一封公开信,也提了两个方案。

这场风波起于6月1日《浙江日报》上刊登的《浙江省高校招生简章》。当时,不少细心的上财浙院学生注意到,他们的学校压根没有发布招生计划。

这条消息迅速在同学之间传播,并很快从相熟老师处口头证实──学校即将停办。学生们随后激动起来,甚至一度引来警方到校园维持秩序。

6月4日中午,紧急从上海赶来的上财教授、上财浙院院长郭羽诞与学生座谈。到场学生张扬(化名)表示,郭院长称上海财经大学和大昌投资方面“教学理念不同”,虽极力安抚学生情绪,但对学生的去向,以及学生最关心的文凭问题,郭没有给出具体安排。

可是,由于上财和大昌集团合作办学的终止,上财浙院这块土地和建筑等设施的拥有者大昌投资方面已打算将校园另作他用,这使得学生的去向问题迫在眉睫,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陆续从外地赶到金华,为孩子维权。

在学生和家长的维权压力之下,6月6日,一纸《告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全体同学书》发到同学们手上,提出两个方案:一是停招之后学生可转至上财继续完成学业,由上财国际教育学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