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气候变化雀儿山冰川考察记

自1990年代以来,亚洲高海拔地区的冰川全面退缩,冰川大量融化。这提高了河水的补给程度,这种增加只是一时的,假如冰川的退缩长此以往,当冰川消失殆尽后,水资源的枯竭就会接踵而来。

责任编辑:朱力远

凌晨5点,新路海仍然沉浸在夜色之中。通宵的大雨刚刚有了想要停歇的迹象。探险家孙建军开始做早饭了。汽油炉的呼呼点火声像是起床号一样,把人们从各自的帐篷里叫起来。

蒲健辰穿上一双看上去崭新的黑色高腰雨鞋。他的助手蒲义辰也是。他们今天要在正午之前向上爬900米。

900米的距离听上去并不远,但当它指的是垂直距离的时候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从海拔4000米的营地爬到4900米的山上,大约要花费五个小时,其间有连续六段的陡坡,对攀登者的体力和胆量都构成挑战。4900米的平台上躺着一条冰川——雀儿山冰川,那是蒲健辰等人的目的地。

蒲健辰,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二十多岁开始爬冰川,到现在年近耳顺,已经记不清爬过多少条冰川。“应该有一百多条吧。”被问起时他努力想了几秒钟才给出这样的回答。而且,他多数时候都是穿着一双雨鞋爬上去的,因为研究所没有办法为每个人配备价值几千元的专业登山鞋。

喝碗牛奶吃块饼之后,天色已经亮了些许,不远处的新路海也能够看到了。新路海是一个高原冰川湖,位于距离西藏一百公里的四川省境内。它也是长江流域最大的冰川湖,骑着马绕湖走上半圈需要一个多小时。

湖水来自雀儿山冰川,这个冰川的融水是雅砻江的重要水源之一,而雅砻江又是长江的支流。

整体上呈波动退缩趋势

雀儿山冰川也是青藏高原在中国境内的大约37000条冰川中的一条,蒲健辰等人研究过这些冰川近百年来的进退变化,他们的结论是,青藏高原的冰川在近百年来整体上呈现出明显的波动退缩趋势。

“从喜马拉雅开始,一直延续到唐古拉山、昆仑山、天山,整个都是退缩的,很稳定地退下去。”蒲健辰说,“也有个别冰川是前进的。每个冰川与每个冰川都是不一样的,退缩的幅度也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冰川的局部环境不一样,但总的大趋势是退缩的。”

具体来说,青藏高原中部的冰川退缩幅度明显小于南部和东南部退缩的幅度,唐古拉山区和羌塘地区的冰川退缩幅度小而且显示出较稳定的状态。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栋等人发现,自1990年代以来,亚洲高海拔地区的冰川全面退缩,冰川大量融化。这提高了河水的补给程度。在整个西北地区,估计1990年代以来冰川储量减少导致的冰川径流增加大于5.5%。

当然,这种增加只是一时的,假如冰川的退缩长此以往,当冰川消失殆尽后,水资源的枯竭就会接踵而来。

“一些专家相信,人类正站在全球气候新的不利格局的门槛上,它令人措手不及。”《纽约时报》很多年前这样写道。美国《新闻周刊》也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气候变化“将迫使全球尺度上的经济与社会调整”。

毫无疑问,这是在说全球变暖吧?不,恰恰相反,他们是在说全球变冷。1970年代,气候学界在与今天完全相反的方向上担心地球的气候变化:地球可能进入一个新的冰期,从而对全球的农业造成打击。

似乎与之对应的是,青藏高原的冰川曾在1970-1980年代处于稳定或小幅前进的状态。这一趋势在高原中部的一些冰川上一直延续到1990年代初。类似的情况在1920-1930年代也出现过,当时青藏高原的多数冰川都稳定或是前进。两个阶段之间的1940-1960年代则是冰川的剧烈退缩时期。

雀儿山冰川顶部风貌 (罗洛/图)

长江源头岗加曲巴冰川1994-2010图片对比 (“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