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专题】为人类服务

2005年,张欣在刘索拉的影响下接触到了巴哈依教。它直接影响了张欣近些年的状态。巴哈伊教,19世纪创建于波斯,源自伊斯兰教什叶派,后来又脱离伊斯兰教观点,成为一种新的宗教。

2005年,张欣在刘索拉的影响下接触到了巴哈依教。它直接影响了张欣近些年的状态,“因为我现在有信仰,我觉得生活每一天、工作每一分钟都是一种祈祷。”

巴哈伊教,19世纪创建于波斯,源自伊斯兰教什叶派,后来又脱离伊斯兰教观点,成为一种新的宗教。

巴哈伊教始创者米尔扎·侯赛因·阿里,这位伊朗人被巴哈伊教信徒们称为巴哈欧拉,意为“真主的光荣”, 后由此衍生出教名—巴哈伊教(阿拉伯语中意为“神在黎明时传达旨意的地方”)。它强调自我努力和服务人类在灵性生活中的重要性,认为本着为人类服务的精神工作在神看来如同祷告和崇拜。

作为一种新兴的宗教,巴哈伊教已经不算小众。据百科全书记载,21世纪初巴哈伊的全球信徒有200至800万。巴哈伊教的另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神职人员和地方教堂,只是在每个大洲建有一座“灵曦堂”。这些“神堂”不出卖纪念品,也不接受馈赠。宗教经费全部来源于教徒的捐赠。

哈伊教传入中国的时间甚早。据记载,1862年就有巴哈伊教信徒到上海经商。早期的中国巴哈伊教徒多为赴国外求学的学生。1921年,一位叫廖崇真的学生成为其教徒,他在回国后任广东省蚕丝改良局局长,并于1924年将美籍教友Martha Root女士引荐给孙中山。

1923至1924年间,前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先生接受巴哈伊教并留下多本译著。曹云祥认为巴哈伊教的社会主张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世界大同”理想相通,故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