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专题】不丹国师格玛乌拉谈幸福指数 幸福就是灵魂的成长

 

 

 

不丹国师格玛乌拉谈幸福指数
幸福就是灵魂的成长

自从作为“最幸福国度”为世人所知后,不丹变成了一处圣地。怀揣财富的商人到此朝圣,希望在此学习灵魂的智慧。这里会是灵魂修复的学堂吗?


“当一个孩子开始适应这个世界时,他也就失去了无上的快乐”,当代著名的生存论心理学家R.D.莱恩曾这样说过。他说的“这个世界”指的是充满欲望的现实社会,他所说的“快乐”,是赤子之心的幸福感。魂商欠缺的人,往往是会因为物质上无尽的欲望而无限地“小我”放大,过于关注自我,反而不幸福。

这样看来,在不丹,这片物质财富贫瘠的土壤里,应该能够避免物欲横流的灵魂之苦。
当今不丹国王的老师格玛乌拉(Karma Ura),取得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学位后,未滞留海外而毅然决定返国服务。他是全球首创幸福指数学术根据的人,曾发动不丹中央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进行地毯搜索式的全国问卷访查,归纳出一个连自己都非常意外的结论:“物质越匮乏的地区,平均幸福指数越高。”

格玛乌拉在建筑师妻子打造的木屋住宅中闲聊:“我从来都是科学论证式的学院派,不接受任何迷信的洗礼,认为那是愚夫愚妇的无知需求,没有任何实质的作用,只是让穷人有心灵依靠的信仰罢了;直到自己亲自下乡走访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自己的愚昧与自大。幸福,到底该如何去定义,远非物质能够满足的迷思,大量电视广告制造的消费性行为,所刺激出来的欲望,可以无限扩张成无底洞,我们永远无法想象满足自己挖出来的欲望,竟然是如此痛苦的噩梦。”

在不丹,耕者有其田,只要愿意务农,就可以向国家申请农地,完全免费;而且大部分的农地水土保持良好,很容易便能自给自足,想吃啥种啥,生存,是件再自然不过的本能,只要跟老天爷好好相处就行了。不丹最优秀的学子,出国留学有九成以上都是学农,且都不愿留在外地,纷纷返国造福乡民;因此,小小的不丹王国,却拥有最先进环保的耕作概念,始终维系着未受化肥污染的有机土壤,农业官员之间传播着这样的笑话:农民没有钱买化肥。以物易物的传统交易行为,仍在乡间盛行。

田野间耕作,看天吃饭,春耕秋收后,其它的时间都用来郊游或朝圣,甚至定期进行非常虔诚的个人灵修活动;在不丹做农民,是非常享受的快乐生活,一年只有一半的时间工作,其余的,若非吃喝玩乐,就是去打坐,再没有更多的渴望或烦恼。

格玛乌拉认为:“不丹的农民,带给我全新的震撼性教育,我从他们身上学会许多重要的人生功课,对大自然的感谢,对神明的虔诚心,以及最重要的知足常乐;这些是长年居住在城市里的人,难以感悟的幸福。当然,不丹的首都,对于许多先进的国家来说,几乎是乡下,但已经有网络与电视的城市,想要不受过度消费行为污染,是非常困难的,人性根本经不起考验。”

自从完成不丹全国人民幸福指数统计后,格玛乌拉找回了自己的传统信仰,也开始跟着家人参与宗教活动,他说:“等我真的愿意接受信仰后,才发现佛陀原来是如此有学问的高人,我实在太自大无知,竟然认为这是迷信,该学的实在太多,这让我深感愧悔。中国是最早接受佛教洗礼的国家,我们有许多要向中国学习的地方,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快速的发展,经济起飞后,显然会受到更大的冲击,但若站在原有的传统文化基础上,我深信中国能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案。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差异,这是不分国籍的普遍性社会问题,走到哪里都一样。”

正如格玛乌拉已经意识到,人性经不起考验。随着近年来不丹的“幸福”名声崛起,踏上这片土地的外国人一方面希望带走幸福的真谛,另一方面又带来了现代文明的诱惑。不丹一位年轻人接受采访时这样说,以前口渴了就喝山泉水,而现在有可口可乐了。

物质显然无法满足渴求幸福的心,但是你选择的信仰可以,那么请从修炼魂商开始。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