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无须“保卫”的

责任编辑:刘小磊

【书人茶话】

中国绝大多数人世世代代讲汉语,长期以来没有感受到汉语有危机。前些年,有人说现在中国人的汉语退步了,英语学多了,祖国的汉语处于危急存亡之秋,要起而保卫汉语。后来不仅汉语要保卫,似乎汉语方言也要保卫了。2005年,有人说上海话要消失了,孩子说不来上海话了,于是一时间掀起了一股“保卫上海话”的小浪潮。最近,广州有人又无中生有地制造有关当局“推普废粤”之说,提出岭南文化垂危,号召保卫粤语。其实,这些耸人听闻的说法都与语言本身的发展无关。

一些语言因为负载着更多的社会经济文化内涵,使用的人多,就更为强势;一些语言人们渐渐少用,通行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甚至逐渐消失,需要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加以保存。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自然现象。

比如满语,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古老的女真语受到周边各民族语言以及蒙古语、汉语的影响,最终在16世纪前后形成了更为丰富、更具有表现力的满语。清兵入关,清朝建立,尽管中国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是汉族,而清朝朝廷的语言和公文既用汉语汉文,又用满语满文。可是,清代汉语并没有削弱,更没有消失。在接触到汉文化之后,自康熙皇帝起,就大力推行汉文化,汉文化中的传统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