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 “亚洲铁人”杨传广

终点线上两个一路苦苦争夺的对手紧紧相拥,互相搀扶着走向休息室,这一幕打动了所有观众,颁奖礼时他们大喊着,“两个都给金牌吧!”

【百年奥运英雄榜】

2007年1月27日,有“亚洲铁人”之称的杨传广在美国辞世,台湾社会一片哀惋。

杨传广是台湾阿美族原住民,1960年,27岁的他在第17届奥运会上夺得十项全能银牌,成为第一个荣获奥运奖牌的中国人。

他的成就源自天赋和机遇的完美结合。他在高中时代便展现出超强的运动天分,二十岁时入选台湾地区亚运军团,他申报的项目是跳高和跳远。有趣的是,集训期间时任田径总教练张焕龙发现这个年轻人无论是铅球、铁饼,还是标枪等等项目都玩得很转,于是临时决定让杨传广改报十项全能。此时距离马尼拉亚运会开幕仅剩下三个星期,杨传广在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恶补了撑杆跳与一千五百米长跑,心怀忐忑地来到了马尼拉。

结果,杨传广一鸣惊人,在1954年的亚运会上,以5454分夺得十项全能的冠军,当地报纸以“ASIAN IRON MAN”称呼他,这也是杨传广“亚洲铁人”称号的由来。

传奇就此开始书写,1956年,杨传广在第16届墨尔本奥运会上以总分6521分名列第八;1958年东京亚运会时,他又以7101分蝉联亚运冠军。

其后,他得到赴美受训的机会,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与美国名将琼森(Rafer Johnson)一同成为著名教练德瑞克(Elvin Drake)的弟子。

专业科学的训练使得杨传广的体能和经验显著提升,1958年到1960年,他在全美十项运动比赛中,成绩突飞猛进。

罗马奥运会上,十项全能被公认为田径比赛中争夺最激烈的项目,杨传广与一同受训的美国选手琼森,以及前苏联的瓦-库兹并称“三杰”,个个都有夺金实力。

三人中琼森的竞技状态最佳,奥运会前刚刚创造了8683分的新世界纪录。他也是上届奥运会的银牌得主。比赛开始后,终极竞争果然在他和杨传广两人之间展开。

第一天进行的是百米、跳远、跳高、铅球和400米的角逐,杨传广四个项目均胜过琼森,可惜铅球成绩大幅落后,最终琼森以55分之优暂时领先。由于突降大雨,赛程一再延宕,一直到晚上11时,两人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奥运村。

翌日9时再战,琼森在110米跨栏中败下阵来,杨传广积分反超对手128分。第7项是铁饼,琼森奋力一掷,又将领先优势夺回。   

第8项撑杆跳是杨传广的强项,他跳出了4米30米的好成绩,却没有想到琼森也有超水平发挥,跳出了个人最佳成绩4米10,此时,杨传广总分仍落后24分。

标枪赛过之后,杨传广还落后琼森67分,如果他要获胜,必须在最后一项——1500米的较量中比琼森快10秒以上,此前,杨传广的最佳成绩是4分36秒,琼森则是4分54秒,理论上讲,杨传广仍有机会夺金。

最后的决战在晚上9点15分开始,杨传广放手一搏,琼森也始终紧咬对手,现场观众看得激动,一路为两人加油,最终杨传广虽率先冲线,却无力改变总分落后的局面,琼森成为这场铁人大战的最后赢家。

终点线上两个一路苦苦争夺的对手紧紧相拥,互相搀扶着走向休息室,这一幕打动了所有观众,颁奖礼时他们大喊着,“两个都给金牌吧!”

罗马奥运之后,杨传广继续扬威世界田径场,并于1963年4月29日在美国的一场比赛中以总分9121的高分打破世界纪录,此后,国际田联修改了记分方式,杨传广也成为十项全能赛事中无法逾越的“九千标杆”。不过来年,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上,被赋予极高期望的杨传广表现并不理想,仅以7650分拿到第5名,此役之后,35岁的杨传广选择了退役。

退役后,他曾经从政当选过“立委”,做过生意,拍过电影。晚年则投身体育教育事业,专心培养新晋人才。1968年,他曾在台湾发起“一人一元运动”,希望人人献出一分心力,兴建现代化的体育馆,培植优秀的体育人才,建立全民体育的观念。虽然这项捐款活动最后并没有达成预定的目标,但却由此唤起了民众支持体育的热情。

由于杨传广的妻儿都在美国,因此他也大多奔波在美国和台湾之间,2000年圣诞节后杨传广突感身体不适,经检查后发现肝硬化症状。2006年10月27日在台北举办的“田径秋季公开赛”,是杨传广在台湾最后一次公开亮相。

在他辞世之后,台湾社会给予这位74岁的老人极高荣誉,因他与“亚洲羚羊”纪政同为台湾地区体育精神的代表,自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他俩联手为台湾地区带来了无比的荣耀。在他俩之后,台湾地区的田径事业停滞不前,光荣不再。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