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米”的前世今生三峡水位论战始末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 朱红军 助理编辑 袁端端

250米“空想”

1918年,孙中山在其完成的《实业计划》中提出三峡工程的最初构想。彼时“革命尚未成功”,此事沦为粗略的“总理遗梦”。

1933年,国民政府扬子江水道整理委员会提出在葛洲坝和黄陵庙分建两座低坝,其中西陵峡中段的黄陵庙提高水位20米。其时山河尚未一统,设想束之高阁。

直至抗战末期,三峡梦再度燃起。1944年,“潘绥报告”与更为知名的“萨凡奇计划”先后出炉,二者都是国民政府请来的美国专家领衔编制,俱为高坝大库。

萨凡奇有两个推荐方案,一为坝高250米(蓄水位一般低于坝高数米),一为225米。如今175米回水,已抵达重庆主城区,萨氏方案若付诸实施,“陪都”无疑将被淹掉。

后来中国专家几乎无不视之为“大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LF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