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新说(十三):楼市如何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通过农民土地资源和城市居民资本融合交换,才能构筑健康的房地产市场,打破户籍界限,填平城乡鸿沟,消除内需不足、产能过剩。

责任编辑:余力 助理编辑 温翠玲

通过农民相对富足的土地(空间)资源和城市居民相对富余的资本进行融合交换,才能构筑完整、均衡、健康的房地产市场,也才能彻底打破居民、农民的户籍界限和填平城乡鸿沟,所谓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的矛盾将不复存在。

经济发展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多层次的、不断增长的需求。改革开放的历史,从需求角度,也是回归以人为本、围绕人的需求发展生产和满足消费的历史。

美国经济的70%靠内需,在我们这个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大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才是经济发展真正的、持久的动力,只有体现为全体国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增长才有实际意义。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正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现在所谓发展和改革的瓶颈,正是从吃穿等温饱需求向行、住、娱乐、积累财富为需求过渡的瓶颈。

对于城市人口,消费升级主要表现为汽车和住房。住和行都需要占用空间,行路难、停车难司空见惯,导致有的城市车牌、车位甚至贵过汽车本身,这是动产使用造成的空间供求矛盾。由于大城市规模无序扩张,单中心的规划和过分集中的功能让出行成本居高不下,每人每天数小时的长途奔波实属被迫消费,于国于民都是一种巨大浪费。

为解决交通拥堵,广州等地从电动自行车、摩托开限,北京也在部分继续奥运期间的限行政策,本质上都是在剥夺动产使用权——路权。美国汽车拥有量超过人口的70%,中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wangqian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