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哥

个个都是北京的形象大使,把你变成汇报演讲的听

个个都是北京的形象大使,把你变成汇报演讲的听众

许多人来北京听到的第一句京腔来自北京的哥。在西客站阴暗又气味可疑的停车道里,你会听见的哥对着后视镜问:“您去哪儿?”你要去公主坟,或者宣武门,或者马连道,那张脸立刻因失望而黯淡下来,嘴里咕哝两句,不情愿地踩下油门,极个别的还会扭过头来看着你:“您会走吗?”潜台词是:我排队排了一小时,结果拉了一起步价,您能换个车坐么?倘若你说,我去望京,或者通州,他的表情也不会有什么变化,答应你时那声“哎”的声调里,却有掩饰不住的暗暗的喜悦。

这种拧巴其来有自。每天早晨,数万辆出租车从北京各个角落出发,驶向一些主要的商务中心、机场、车站,以及繁忙的街区。通常,它们会在路上奔跑12个小时。有位司机说,一个钟头拉三十来块钱,这是平均水平,这样跑下来,交完份儿钱,每个月收入能有三千多元。北京出租车超过六万七千辆,其中只有一千二百辆左右的门徽上写着“朝阳个体”或者“东城个体”,他们是人人羡慕的个体户——1992年废除的一项政策留下的活化石,每个月只交少量管理费就能开着属于自己的车上路,最高的时候,他们的牌照和车被炒到四十多万。其余的出租车司机都是为公司打工,要是哪天运气不好,只跑个两百多块,刨掉油费,还不够交份儿钱的。

一旦舒舒服服拉上了好活儿,理所当然他就要开讲了。先听你口音:“南方人?”问哪个省份,“哦,你们家那儿不是在闹冰灾吗?怎么样,没事吧?”主题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