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中国和对民族主义的批评(节选)

在泰戈尔抵达上海那天出版的一篇文章中,茅盾声称:“我们决定不欢迎大声歌颂东方文明……对于受国内军阀主义和国外帝国主义压迫的我们来说,没有时间去做梦了。”

责任编辑:袁蕾 平客 实习生 向婷婷 吴诺唯

今年5月,一位印度工人正在清洗泰戈尔的塑像。明年是泰戈尔诞辰150周年,印度将有很多庆祝活动。 (东方IC/图)

泰戈尔是1924年4月12日抵达上海的。通过英文的译作和一些译自英文的汉译作品,他的作品在当时中国的文学圈子里非常闻名。

泰戈尔在北京的演讲是当时的讲学社组织、由梁启超介绍的。在这次行程中,与泰戈尔关系最近的人是两位杰出的现代作家胡适和徐志摩。泰戈尔的诗歌因英文译本中的《吉檀迦利》,和他以日本俳句风格写作的短诗中,对“自由体”形式的使用,尤其受现代中国作家的关注。

参与邀请泰戈尔访华的人还有唯心主义哲学家张君劢及梁漱溟。张那时刚因歌颂唯心主义哲学的力量引起了一次争论。梁漱溟是乡土生活的仰慕者。

泰戈尔在这场北京演讲中,既有自己的仰慕者,也有自己的批评者。

那时,中国知识界正围绕传统儒家文化问题进行分化。一群新的现代主义者正吵着要与旧文化进行根本性的决裂。对他们来说,在访问期间围绕泰戈尔的圈子太过于附着于传统的习俗和形而上学。以郭沫若、茅盾和闻一多为首、受到鲁迅支持的这些批评家,就像泰戈尔后来评论的那样,“决意误解”他。

《小说月报》刊登了两期“泰戈尔专号”。但中国的绝大多数讨论都是以泰戈尔的英文作品和翻译的相当有限的作品为基础的;没有人知道泰戈尔极为多样的、以孟加拉语写作的诗歌和散文作品。

在泰戈尔抵达上海那天出版的一篇文章中,茅盾声称:“我们决定不欢迎大声歌颂东方文明,把我们的年轻人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LF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