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论(111018)

外事记者在履行职责的同时,也在传播着中国形象。要想不再发生芮成钢“代表门”这样的丑事,看来必须对记者们进行一些基本公共外交理念的培训。

责任编辑:史哲

推荐:王爱军

(11.9-11.16)

No.1 红卫兵的忏悔是公民良心自救运动

11月11日《中国青年报》,作者:黄秀辉

(原文摘编)谁在“文革”中没有错误?在那个“全民皆兵”也“草木皆兵”的年代,在那种“人人过关”和“人人表忠心”的环境下,有几个人能不“披挂上阵”?有几个人敢与“伟大领袖”或“革命群众”唱对台戏?当年的我们就是柏拉图《理想国》“洞穴之喻”里的囚徒,把墙上假人和假兽的影子看成真的,互相揭发、告密、陷害。

有必要忏悔吗?说一个德国的故事。两德统一后,德国法庭对射杀那些试图穿过柏林墙同胞的原东德军人警察进行了审判。那些行恶的军警,在法庭上为自己开枪射杀同胞的行为作无罪辩解:“我只是奉命行事,因是职责所系。g”法官质问:“难道你不能将枪口抬高一公分吗?”

曾经的德国,正是人民的顺从和狂热滋养了法西斯的嚣张、纵容了国家暴力,这不是一句“他们身不由己”可以轻轻放过的。战后,德国人“全民忏悔”。因为“全民忏悔”,才有了“社会和解”,也使德国以悔过自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