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上只有理科生

想象一个只有理科生的世界

我还蛮喜欢方舟子的,用自己理科背景做打假斗士,普及科学常识。但对我这样明显偏科的人来说,鲁迅和林语堂更重要。用亦文亦理的罗素的话来讲就是:“须知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真是难以想象只有理科生的世界,那将是多么乏味无聊啊!有什么好优越的?:)

(浙江温州 卢璐 职员)

解题灵感在诗歌

我在大学里学习的是数学系,但是自认为高中语文学的还不错(高考时语文134分),一个人格健全的、完整的人,应该是触类旁通的人。学物理数学钻进牛角尖的时候,看看诗词放松一下,说不好解题灵感就来了呢!

如果说现在的理科生普遍具有“优越感”,觉得自己比文科生聪明,那也不能怪他们,社会风气就是这样的呀。从小学开始,为了上个重点初中,奥数肯定少不了;初中时有心的同学就开始挑选学科竞赛,为以后高考加分甚至保送做准备,初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联赛等等;到了高中继续为联赛奋斗,只要付出足够多的汗水捞个全国一等奖就能加上20分,还有保送生资格考试可以参加。是教育部门一路在给理科生开路,挑选尖子生到国际上年年争得奥数赛满分,多为国争光啊!学好语文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现在语文的地位还不如英语)甚至短期从分数上都体现不出来!

一个健全、发展程度良好的社会,也应该是拥有一大批文理兼修的人才,少点“文傻”“理呆”,搞科研的时候阻力没那么大,才能正常运转。

(美国 若思 留学生)

文科理科,哪个更适合

1985年,我高二。班主任力劝我学文科。我的回答是:学文科,玩笔杆,容易犯错误。面对老师的劝说,我仍然选择了理科。我并没感觉理科生比文科生有什么优越感,只是当时的政治环境造成学理科比较保险,当时正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也影响了无阅历的我。

时光流逝,大学毕业都20年了,切身感觉文科与理科谁有优越感这是个伪命题。不是谁比谁有优越感的问题,而是文科与理科,哪个更适合你的问题!

我现在是一名高中物理教师,经常碰到许多家长要求学生放弃喜欢的文科选择理科,理由是理科容易就业,全然不顾学生的学习意愿,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其实,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选择!

(青岛 秦后明 中学教师)

文理如何各司其职

理科生的所谓优越感,或许源于他们自认为更具科学精神;现实中,理科生的生存状态的确较文科生要好些,适用性也稍强,从而产生某种“优越感”。

不过,反过来说,文科生在面对理科生时,也是存在“优越感”的。人文的情怀,历史的视野,还有表达的能力,都是文科生心理优势的来源。并且就现实社会而言,各领域新晋官员中,文科背景的正越来越多地占据要津,相信在未来也会提升文科生的某种“优越感”吧。

所以说,这个问题虽富于争议性,却不适宜有个非此即彼的判断。近日在读《爱因斯坦晚年文集》,里面正好有一句,跟这个问题多少有些关联:

“科学方法所能教给我们的只是,事实如何相互联系,又如何相互制约的……有关是什么的知识并不直接打开通向应该是什么之门。人们可以对是什么有最清楚最完整的知识,可还是不能从中推论出我们人类渴望的目标是什么。客观知识为我们实现某些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但是终极目标本身以及对实现它的热望必须来自另一个源泉。”

作为一个物理学家,或者对科学精神有着某种信念的人,爱因斯坦能超越性地将科学与信仰放在一起,讨论各自的职守,也显示了一个思想家的深度。所以我想,此处真正值得讨论的,不是孰优孰劣,而是如何各司其职的问题吧。

(北京 青仰 职员)

拭目以待那一天

文科应当尊重理科,因为理科为文科之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理科亦应尊重文科,因为文科令人们思考技术的利用,将理科技术更好地应用于人类社会。

存在必有原因。

一九四九年后,我们照搬苏联“文理分科”之教育模式,以发展重工业,故理科便自此树立其优势,为国民所重视。而到了文革结束,国民经济濒临崩溃,人民温饱问题突显。用李泽厚先生接受贵报采访时说过的话来说便是,温饱都还没有解决,谁有功夫去读书研究人文?于是乎,文科再一次受到轻视。

在中国,自上而下的都有重理科的倾向。现任国家领导人不就是读土木工程系出身的吗?

而中国的万千家长门便会以此作为劝诱孩子学好理科的理由,“你看,我们的领导人就是读理科出身的,前途多好。”

现在,中国处在发展转型期,人们开始反思过去忽略了人文发展,开始重视对个人权益的保护,人们对于文科的有色眼镜也将会慢慢摘下,让我们拭目以待那一天的到来。

(深圳 刘若曦 高二)

想到了一行禅师

1.现在有理科生看不起文科生的现象,算不算普遍没有详加考究,但也有文科生看不起理科生,认为他们缺乏人文关怀,唯技术论等等。因而根子在“看不起”,人们总能找到一些理由看不起另一些人们。如河南人近年来被看不起的普遍。

2.文理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概念。地球是文的还是理的?宇宙呢?吃的大米呢?耕种不仅是技术,也是文化,是文的 还是理的?人们习惯于创造概念,接着是判断,判断以后就有区分,区分就有好坏对错的批判,为了方便区分和批判,人们又建立标准……各种分类法, 就是分裂世界的方法,如果没有分而又统合的过程,人们的思维和精神世界也就分裂。

3.盲人摸象,不是笑话。

4.想到了音乐。傅聪说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不值一听,但拉氏的伟大因他的评价失色了吗?也有人说肖邦的音乐(傅聪的最爱)无病呻吟呢。连普遍奉为神童的莫扎特,也有阿城非议,说远远比不上海顿。再说钢琴号称乐器之王,小提琴家就不一定同意。我也保留意见,我也 钟爱大提琴。你最喜欢哪位钢琴家?又可以引发无数次口水战争。作曲家?哪个指挥哪个版本?争论可以永久持续。都是一孔之见。

5.想到了一行禅师,1968年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越南和尚。有一次他听说海盗强奸了一位十二岁的少女,少女后来跳海自尽。他痛心地写了一首诗:

不要说明天我会死去

因为直到今天我一直在降生

请仔细地看吧我每秒种都在诞生:

我是春天花枝上的蓓蕾

我是羽翅稚弱的小鸟

在新巢中学习歌唱

我是花心里的毛毛虫

我是石中的玉

为了痛哭和欢笑

为了恐惧和希望

我一直在降生

一切众生的生和死

是我心脏的律动

我是水面上的蜉蝣

我是春天里啄食蜉蝣的鸟

我是碧池里快乐的青蛙

我是以青蛙裹腹的草蛇

悄无声息地发动了袭击

我是乌干达的孩子瘦骨嶙峋

腿象竹竿一样细

我是军火商把杀人的武器

卖给乌干达

我是那十二岁的女孩

一只小船上的难民

被海盗强暴后

我跳进了大海

我是那海盗

我的心还不懂理解和爱

我是政治局的一员

手里握着权柄

我是那个

必须向同胞偿还血债的人

在劳改营里

慢慢地走向死亡

我的快乐像温和的春天

它使花儿永远绽放

我的痛苦是汹涌的泪河

它注满了四大海洋

请用我的真名呼唤我吧

这样我就能马上听见

自己所有的哭泣和欢笑

这样我就能看到

我的快乐与痛苦不二

请用我的真名呼唤我吧

这样我就能醒过来

这样我心灵的悲悯之门

就会永远洞开

6.我是文,也是理,真理不分文理。喜欢钢琴,也喜欢小提琴,喜欢一切音乐。我是你,你是我。

(广州 陈旭军 生态旅游专家)

网络编辑:休休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