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 雪域高原的神来之作】

 

 

虽然不断在各大拍卖场上创下高价,但它一直游走于主流收藏品的边缘。它是雪域高原上被藏民『随身携带的庙宇』,是两千年来承载他们信仰的神物。它是『唐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信仰,以及它自身精美绝伦的画面⋯⋯属于它的时代已经到来。

文|王与菡 图|本刊资料库
广州自由艺术家啊温在2010年干了两件非常重要的事:分别在北京雍和宫和东莞展出来自尼泊尔的一批精品唐卡。这些唐卡的主人是尼泊尔“唐卡王子”喀什,啊温在尼泊尔旅行时见到它们时,被丝缎上细致入微的线条和精彩绝伦的画面所震撼。于是,他决定将这些称得上传世之作的“神物”借回中国展出。

布置的过程异常辛苦,啊温越干越起劲。因为雍和宫的展出吸引了大批参观者,包括尼泊尔大使在内的官方及民间机构倾力支持,展后又有数幅作品直接被雍和宫收藏。东莞的展出尽管显得有点门可罗雀,但也不乏热情的收藏者,关键是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唐卡为何方神物。

唐卡十年收藏路
没错,唐卡的确是神物。它的出现,是在公元7世纪,从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开始。“法王(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画了一幅白拉姆女神像,后来蔡巴万户长时期果竹西活佛在朔白拉姆女神塑像时,作为核心藏在神像腹内。”这是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在其所著的《大昭寺目录》中的文字,也是目前所见对唐卡最早的记载。

此后,唐卡是藏民“随身携带的庙宇”。生活在雪域高原的他们在辽阔而荒凉的高地上逐水择草而居,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耳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颜料在布、缎或者纸上,绘制、刺绣出神像,裹卷携带,大到几十甚至上百平方米、小到仅有巴掌般大小,借以修法和祈福。

尽管出现甚早,但由于受到地域、宗教和文化多方面的影响,唐卡在国内的收藏是近十年才真正兴起。它在中国收藏市场上一鸣惊人,是2002年4月29日的香港佳士得拍卖会。此前,收藏界甚至鲜有人将它当一回事。这一槌,却给它敲出了不同的命运。

那是一幅明永乐年间御制的巨型刺绣 《刺绣红夜摩唐卡》,高3.3米,宽2.1米,工艺精湛,色泽鲜明,为明永乐皇帝赏赐给噶玛巴五世大喇嘛的珍宝之物,藏传佛教艺术中极为珍稀的神来之作。拍家没有露面,通过电话以3087.41万港元的天价竞得,不仅创下了亚洲刺绣工艺品的最高成交价,同时也让唐卡开始为更多的人所关注。必须一提的是,这幅唐卡的首次亮相,是在1994年纽约佳士得的一次拍卖会上,那是唐卡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被公开拍卖,以100万美元成交。而8年间,它增值三倍以上。

受到《刺绣红夜摩唐卡》的启示,唐卡开始陆续在国内拍卖场亮相,并不断刷新成交价格。第一幅是《清普贤菩萨像唐卡》,2002年被天津文物公司拍了5.5万元,在当时创下了国内唐卡拍卖的最高纪录。2004年。北京翰海以17.6万元拍出了《清初五凤图唐卡》(5幅)。2005年,诚铭国际秋拍上,《清御制刺绣释迦牟尼及二弟子唐卡》的成交价为82.5万元。2005年,中国嘉德春拍,明初《打籽绣岩传甘露漩明王》以137.5万元成交⋯⋯至2006年,古天一秋季拍卖会上拍出的清代唐卡《宗喀巴大师一生》(15幅),以1815万元成交,这个价格刷新了国内唐卡成交的最高纪录。此后,2008年,明代唐卡《药师佛像图》又以1540万元高价成交。

“老唐卡”存世稀少
唐卡收藏最大的特点也许是老物太少了。自问世以来,由于藏区教派纷争、社会动荡,自唐宋时期保存下来的“老唐卡”已十分罕见。就国内而言,最为珍稀的唐代唐卡仅在西藏萨迹寺存有《桑结东厦》一幅。相传这幅唐卡为吐蕃时期作品,画中三十五尊佛像质朴灵动,风格与敦煌石窟同时期的壁画极为相似。

布达拉宫有三幅宋代唐卡—《帕玛顿月珠巴像》、《贡塘喇嘛相像》和《米拉日巴传记》,这几幅唐卡的风格仍然朴实而简括。至元代,唐卡整体便开始趋于清秀细腻。同样存于布达拉宫的《莲花网目观音像》以清秀的色彩渲染主题,堪称元代的代表作。

国内收藏市场鲜见“老唐卡”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收藏起步较晚。相比之下,国外收藏唐卡的历史比国内要早半个世纪,且更为专业。年代久远的元代及以前的传世唐卡,在国外藏家或博物馆均有大量收藏。这些藏品大部分由财团或大家族收藏,保存甚好,很少流通,被用作研究或观赏。

因此,在拍卖场上屡屡创下高价的均为明清时期的作品。此外,一个很重要的聚集点是当代唐卡大师的作品。由于老唐卡的缺失,不少当代唐卡大师的作品也动辄被卖出数万元、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高价,一些大尺寸的精品唐卡的价格则更是水涨船高。2010年的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两幅当代唐卡均以近十万元的价格成交。

史无前例之举
2010年12月1日至12月6日,北京保利·5周年秋季拍卖会刚刚落下帷幕。早在九月间,应邀去看佛教类艺术品的首都博物馆研究员、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黄春和就被这场拍卖中的两件拍品深深吸引。它们是清乾隆御制宾度罗跋罗堕尊者唐卡和同一时期的御制大乘和尚唐卡。

高127厘米的宾度罗跋罗堕尊者唐卡来自法国私人旧藏,是乾隆五十八年四月初一日奉旨由中正殿画佛喇嘛绘画供奉的一堂罗汉中的一尊,上有清宫旧缝白绫签题记,墨书汉、满、蒙、藏四种文字,详细记载了唐卡的绘制年代、机构、绘制者,以及主尊在印度、清代宫廷和蒙古的不同名称等丰富内容。

大乘和尚唐卡与乘和尚与汉地布袋僧形象极为相似,几乎看不出区别。画面中的尊者以常见的形象端坐,面带微笑,笔画精细,色彩浓厚,同样带有明显的宫廷绘制标记,为清宫后期罗汉画的代表性作品。

在近十余年的内地艺术品市场上,清宫佛教艺术品一直大量涌现,却从未出现过宫廷风格的唐卡作品 。因此,这两幅唐卡的出现让黄春和极为惊艳,他认为保利此次推出这两件唐卡可谓是史无前例之举,值得收藏者特别关注和期待。

不出黄春和所料,12月5日晚上的保利拍卖会现场,估价在180万至280万元的两幅唐卡均以324.8万元成交。几乎创下了全场近三十余件佛教拍品的最高价。这又一次印证了神物唐卡的魅力。比起瓷、玉等其它传统意义上的收藏品类,唐卡至今还算不上大热,但显然,属于它的时代已经到来。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