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希均(台湾天下远见文化事业群总裁,著名经济学家):“知识教”的“义人”

  作为深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和媒体领袖,高希均心系两岸,交游政商。以广博学识,引领华人知识经济之潮流;具家国情怀,亦为两岸领袖之座上宾。

 

     我初见高希均教授,曾对他说:“你的太太刘丽安比你要有名,我更早知道她。”他当即拿起电话,告诉了他远在美国的太太。
    刘丽安女士住在寒冷的美国威斯康星州,这个善良的老太太是位基督教徒,曾以数万美金设立“刘丽安诗歌奖”,来资助中国诗人。在2005年春暖花开的3月,与她同游青城山时,我也曾亲见她悄悄地将钱塞到挑夫的口袋里,我真担心她塞的是美元—她是一位义人。
    同样,她的夫君高希均也是一位义人。只是他信仰的是“知识教”。
    他多年每期出资购买一千本《读书》杂志,赠送北京的大学生;他响应老朋友、台湾前“财政部长”王建煊的“拾珍珠计划”,资助贫寒学生—他的资助都跟知识、“精神食粮”相关,他逢人就喜欢送大捆大捆的书,他是著名出版家;他穿梭于两岸三地,经常发表演讲,输送先进观念,他是杰出经济学家;他交游于北京与台北之间,既是中南海之座上宾,亦为国民党重要智库之董事,他输送两岸的交流信号,乃苦口婆心的和平信使。
    这是一位深具影响力的义人。他早年出版的《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那本书,在特定的情境下,曾影响了一代台湾人。1995年该书被《中国时报》评为“30年来影响台湾的30本书”之一。
    2007年年中,高希均的《台湾的V型选择》出版,马英九、谢长廷共同推荐:马英九说,向来以传播进步观念为己任的高希均,提出7个台湾未来向上提升的关键理念,为台湾的未来描绘希望的蓝海;谢长廷说,我和高先生有同样的V型选择,台湾没有不可能。
    蓝绿阵营两大未来领导人平日大打出手,今夕却因高希均而携手表态,产生了共同交集。《台湾的V型选择》扉页上写着:“敬以此书,献给台湾的选民—你们会做出胜利的选择。”我们曾在私下里开玩笑说,不管2008年台湾大选马、谢哪个上台,他们都已经做出了胜利的选择,因为他们都选择了高希均的观念。
    两大阵营的未来领袖选择站在高希均的身边,然而高希均对于选择“身边人”却有着自己的立场和判断。他的台北“93人文空间”,定期邀请台湾政商名流与国际管理、趋势大师来发表演讲。这个狭窄的讲堂,多年来冠盖云集,几乎台湾所有重要的政治人物都来登坛设讲过,而惟独缺少陈水扁。
    这并非全因陈水扁不捧场,其间盖有高希均不“选择”他的缘由在。这位交游广阔的知识人,自有他独立的立场,还不乏书生的意气。
    在高希均的台湾政坛友人中,连战是比较特殊的一位。他们早年曾一起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任教。高希均在经济系,而连战则在政治系。在授课的休息间隙,他们常常一起交流看法。2005年,连战完成了两岸破冰之旅,尤其是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纵横捭阖,高瞻远瞩,以知识、见识、胸襟及情怀震动华人世界。因为连战演讲与高希均平时演讲内容极为近似,我曾多次询问过高希均先生,是否为连先生的北大演讲“运笔”,高希均总是王顾左右而言他,有次他终于给了我一个“标准答案”:“谁写不重要,谁说才重要。”
    在台湾,很多人都将高希均视为台湾视野的引领者,因为他前后著书20余本,在诸多著述中,总不忘对台湾人的谆谆叮咛与提醒。然而,谨守分际的他,更认为自己是一个新观念与新知识的传播者。他不自抬身价,也不掠人之美。
    高希均1964年获得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其后一直在威斯康星大学经济系任教,担任过该校经济系主任。1971年,他当选为美国杰出教育家,1974年,获该校杰出教授奖,1998年又获威州州长杰出服务奖。
    然而,高希均在美国扎根后,却将更多的精力花在台湾。1980年代,他前后创办《天下》、《远见》杂志,这两本杂志,已经成为华人世界中政经、管理类媒体的标杆,
    2007年,恰逢他创办的天下远见文化事业群25周年,同时又拿到了《哈佛商业评论》的全球中文版权,高希均名下庞大的文化产业进一步扩大,他的“知识教”也兴盛繁荣。
    与高希均私交甚笃的台湾宗教领袖星云大师,曾戏言佛陀也是一个记者,他记录人间的悲苦,而自己也是一个传播者,传播佛教引人向善的教义。如此说来,高希均这位传播知识的义人,自然也是华人世界“知识教”的大宗。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