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金融的中国故事

年后中美小麦期货一起狂飙,但在常常互不理睬的中外粮食市场上,中美两国看似一致的表现背后,却各有各的故事。

责任编辑:吴立波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年后中美小麦期货一起狂飙,但在常常互不理睬的中外粮食市场上,中美两国看似一致的表现背后,却各有各的故事。

看不懂的期货行情

“之前外盘涨的时候里边不涨,而这次外边涨里边也涨。”看不懂中国小麦期货市场的郑先生表示,自己近期不会再回到期货市场,“还是炒股票心里踏实点儿”。

买,或者不买,小麦期货都让郑先生郁闷不已。

他是从证券大户转战期货市场的。

去年8月,在看到俄罗斯禁止谷物出口的消息后,他敏感地在郑州商品交易所对小麦期货投下重注,理由是,国际性小麦供需缺口必将影响到期货价格,并迅速带动国内市场价格的上扬。

没想到算盘落了空——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小麦价格短短数月上涨近80%,郑州小麦期货却一直不愠不火。

等到1月,郑先生终于痛下决心撤离,却又与一波突然的行情失之交臂:短短十多天里,盘整了几个月的小麦期货价格突然发力,从2700元/吨突破到了3100元/吨,创下了小麦期货合约上市以来的最高价。

此时,芝加哥交易所的小麦期货价格也在前期高位回落后连续拉升,创下近30个月的新高。

“之前外盘涨的时候里边不涨,而这次外边涨里边也涨,”郑先生连呼看不懂,打算近期不再回到小麦期货市场。

不过,对于更专业的期货投资者来说,这早已是许多人共同的选择。“我们已经有好几年没关注小麦期货了,”一位期货公司研究人士向记者表示,“业内人士都知道,国储粮摆在那里,哪儿轮得到我们去炒?”

实际上,不管国际粮价如何“风吹浪打”,以大量国家储备和市场相对封闭围特征的中国主粮市场——包括小麦在内——基本在政府的掌控之中。

2011年2月4日,安徽濉溪县马乡村李广德家里小麦部分旱死。这次中国北方大旱,是期货市场最重要的炒作题材。 (CFP/图)

政府支配的封闭市场

在控制粮食储备之后,中国粮食市场不大受外部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政府通过进出口配额管理形成的封闭粮食市场。

中国小麦、玉米、稻谷进口量不足国内粮食总产量的1%,主要粮食品种基本自给自足,国内粮食价格变动基本不受国外市场的影响。

自毛泽东时代以来,“无粮不稳”就是中国政治决策者的核心治国理念之一。

而与这个理念相配套的,是对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大国的国家粮食安全的超常看重。

正因为如此,虽经上世纪90年代粮食改革的反复,中国的粮食市场基本维持了政府支付储备费用,以中储粮等国有粮库和国有粮食企业掌握主要粮食储备的市场结构。

2010年12月底,中国总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茜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