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论(110217)

但有一组数据令人担忧,我国有13.6%即1.28亿人口生活在城市,但并没有成为户籍意义上的市民

责任编辑:史哲 实习生 蒲思伊

(2011.2.8-2.15)

No.1 先着手居民市民化再放言城市国际化

《新闻晨报》,2011年2月15日,作者:苏振华

(原文摘编)中国城市化似乎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这不,有655个城市提出要“走 向世界”,二百多个地级市中183个正规划着建“国际大都市”。但有一组数据却令人担忧。到2009年底,尽管城里人的比例已达到46.59%,但城镇户 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约33%。就是说,有13.6%即1.28亿人口生活在城市,但并没有成为户籍意义上的市民。这一现象表明,我国目前人口的市民 化程度是滞后于地理意义上的城市化进程的。

既然尚有13.6%的人口并没有转化为真正的市民,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城市提出了如此宏伟的发展目标呢?为什么不先着手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呢?形成这一悖论的解释在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地方政府更热衷于扩张城市的版图。其原因在于,一旦规划方案获批,相应地 就会获得大量的土地征用指标,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可以获得巨额的土地出让收入。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2.7万亿元,占财政收入比重达32  .53%。土地出让收入已成为地方财源的命脉,获得更多的征地指标,就意味着在未来的发展中掌握了先机。这是地方政府热衷于制定宏大城市化发展规划的最重 要的动力。

另一方面,市民化进程的滞后。其阻碍在于与城市户籍捆绑在一起的市民所享的公共服 务。在中国,目前城市市民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远高于农民,如果让已经在城市居住的进城人口转化为市民,政府就必须在公共服务中进行巨大的投入。于是我们可 以看到,城市范围的扩张对政府来说意味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怜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