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巡视】在家门口听评弹

作为文化工作者,我觉得,要让民众们“游于艺、成于乐”,还请文化工程小一些、近一些、精致一些。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王倩茹

苏州人爱听评弹是人所共知的。五年前,我熟悉的一位老先生,每天下午都要特地乘一个半小时的车到苏州老城区听书。现在,他在家门口就能听评弹了。

前两年,我们考虑中心城区有体育馆、图书馆,还要建些离镇区比较近、民众能直接受益的小型规模的文化设施,区里承诺每个镇建成开放一个书场,奖励10万元,乡镇的积极性很高。目前我们区共有18家评弹书场,每个乡镇(街道)甚至村(社区)都建有评弹书场。

建个书场投入不大。改建一个80个座位、100平方米的书场,也就二十来万。一个书场的运转经费一年十多万,主要是请演员的费用、水电费等,苏州一般的镇村都能承担。听客进场有的收取一两块钱的茶水费,经济更好的地方连这点钱都免了。

而花几个亿建成大场馆,可一年难得使用两次,且维护费用奇高,这种浪费教人心疼。几年后,我们的农民兄弟足不出村(社区),也能看展览、借图书……作为文化工作者,我觉得,要让民众们“游于艺、成于乐”,还请文化工程小一些、近一些、精致一些。

(作者为苏州相城区文联公务员)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