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走弯路,少折腾”——中国军改稳中求变

促使中国下定决心进行军事变革的力量,已不再是耀眼的“苏联模式”,而是十年前充满高科技气息的海湾战争,更直接的推动力则来自汶川大地震。

责任编辑:姚忆江 李梁 实习生 王媛媛

同一模板,路径不同

据俄罗斯军方消息人士透露,中国方面密切关注着俄罗斯战区司令部的改革动向,多次派遣观摩人员赴俄考察,中国军事变革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的苏联。

“不仅军事结构和指挥系统,中俄甚至在军事思想方面有很大的相同点。”俄罗斯政治军事分析研究院专家加列耶夫·帕林认为,中国的军事体制基本沿用苏联模式,与俄面临类似的问题,俄罗斯军队改革对中国而言极具借鉴意义。

然而,促使中国下定决心进行军事变革的力量,已不再是耀眼的“苏联模式”,而是十年前充满高科技气息的海湾战争,更直接的推动力则来自汶川大地震。

2009年12月31日,广州军区参谋长贾晓炜代表军区分别向首批13名高级士官授予了一、二级军士长军衔。这是中央军委、总参深化士官制度改革以来的第一次士官授衔仪式。 (李三红/图)

据媒体报道,地震后初期,一道命令要经过军委、总部、军兵种、大军区、集团军,才能达到一线部队。情报研究与分析中心的中国军事问题专家詹姆斯·马尔维农表示,地震暴露了中国军队的优点和不足。

在外界印象中,裁军几乎成了中国军队改革最大的内容。无论是1985年的裁军百万,还是1999年的裁军50万,以至2003年的再次裁军20万,中国军队未能彻底完成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模式的精兵之路。

“机关编制,虽经几次简编,但越减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