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风马牛】走进山寨唱山歌

朋友前不久送我一本民族学专家写的关于佤族的历史的书。他告诉我,这里有你想象不到的快乐,是中国的不丹。佤族非常奔放,如同非洲南美的原始部落一样,越原始越奔放,越能歌善舞。

朋友前不久送我一本民族学专家写的关于佤族的历史的书。他告诉我,这里有你想象不到的快乐,是中国的不丹。带着憧憬的心情,我飞到西双版纳。

下飞机后,朋友们推荐吃当地玉米,好家伙,买了一塑料兜,几十个,打开一看,玉米很小,也就是十公分这么大,但是非常好吃。一路上吃着苞米很惬意,午后就到了一个山寨,开始跟不同民族的人聊他们的生活习俗。

“三木罗”:会分肉的公道大哥

《阿佤人民唱新歌》这首歌这次又听当地朋友唱来着,身临其境很有感觉,唱到最后有一句 “江三木罗”。我小时候也唱这个歌, “江三木罗”到底什么意思?他们告诉我“三木罗”是一个人,“江”是“赞美”的意思,赞美他公平、智慧、公道。在奴隶社会初期或原始社会后期,大家都是平均分配的,镖牛之后分肉是最难分的,一头牛只有一个牛头、四个牛蹄、一条牛尾巴、牛奶、牛鞭,每一块肉都是不一样的,怎么能把不一样的东西分在不同的人里头,大家还都满意,的确是一个非常难的事。三木罗这个人有本事,分得大家很开心,具体怎么分没有留下记载。 “江三木罗”翻译下来就是吹捧公道的大哥、公平的大哥、牛逼的大哥,待客唱 “江三木罗”,都是吹捧客人的最高评价。

晚上大家围着篝火跳舞,我问当地年轻人,到底怎么分肉你们才开心呢?他们说我们现在也不懂啊,这都是好多年前的事情。我就琢磨,其实董事长最重要的事不仅仅是把牛镖死,还要学会分肉。肉分得好才叫“江三木罗”,分不好肉,就是“坏三木罗”。

社会主义是群体的公平

我看纪录片,到了奴隶社会初期,开始出现一些私有社会的阶级差别,比如一些祭司家里的财物开始多了,剩余的肉跑他那儿去了。另外开始出现借贷关系,穷人没有了,可以去借,还不起钱怎么办?就开始牵人家的牛,或把孩子牵走。三木罗是原始共产主义的英雄,到了私有社会,三木罗是没法存在的。

佤族有一个习俗,一个人干了坏事,最严厉的惩罚是将他驱逐出部落,而被赶出去的人最后只能死掉。纪录片里有个镜头我印象深刻:一个男人和他的老婆,带着孩子孤零零走出部落。解说词是:他们从此就死亡了,这是最大的惩罚。充分表现出人的社会性,尤其在原始社会、人和动物没有脱离的时候,人类狩猎是一群人吆喝的,壮胆,如果变成三两个人,冬天没法御寒,更没法对付野兽,加上精神恐惧、孤独,最后很快会死掉。

这让我想到了“社会”这个词的由来。鲁迅在《社戏》里专门讲,“社”就是赶集,是一群人,“戏”就是在一起做一些仪式性的活动。“会”也是一群人的意思,所以社会主义讲集体主义就是这么来的,“社会主义”里“社会”这个词是中国留学日本的留学生根据拉丁文,包括德文的意思,找了汉语对应翻译而来,最初的意思就是一群人之间的公平,强调的是群体公平。

人类的文明就是不断穿衣服的过程

佤族非常奔放,如同非洲南美的原始部落一样,越原始越奔放,越能歌善舞。非洲有个部落,所有人都赤裸,但大家很自如,也没有歹意。人类的文明就是不断穿衣服的过程。原始的民族,光着屁股唱,穿点衣服唱,砍头就砍头,非常的真实。我们的文明为什么陷入困境,因为虚假的掩饰越来越多,复杂的东西越来越多,本能的东西越来越少。原始社会,精神和肉体是在一起的,那儿没有梦,梦就是生活。文明社会以后,肉体和精神逐渐脱离,住在一个屋子里,睡在一张床上,肉体很近,精神很远。有时候彼此触摸到精神,肉体又跑了。

人类社会越文明,故事越多,自己制造了很多障碍,然后再去解决障碍体现文明,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与其说更进步了,不如说那是形式上的,从灵与肉的关系来说,人类是越来越痛苦了,遇到的困难、挑战越来越大了。

网络编辑:瓦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