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绝望过后的曲折故事——张炜和十卷本小说《你在高原》

《你在高原》的写作伴随了张炜22年的行走。“行走”和张炜一帮1950年代出生的亲密朋友的集体出走有关。张炜把这拨人的行为称为“令人尊敬的疯狂的激情”。

责任编辑:袁蕾 陈军吉 实习生 蒋潇

《你在高原》的写作伴随了张炜22年的行走。“行走”和张炜一帮1950年代出生的亲密朋友的集体出走有关。张炜把这拨人的行为称为“令人尊敬的疯狂的激情”。张炜以一位地质工作者的视角写出了这场行走,原稿甚至有一个副题:“一位地质工作者的手记”。

那些1950年代人今天仍在以不同的方式“行走”,因此这本书可以称为“行走之书”。张炜本人也在行走中摆脱了书斋里的繁腻和现代主义的忧郁,为同代人确立了一部生猛活鲜的传记。 

张炜在书房

黄土是一种年轻的土壤

面对张炜,记者总想问一句:关于《家族》这卷书,是否有作家自己的某些影子?但他在谈论时似乎有意地绕开。1950年代生人,可能像那位书中主人公一样,要一直恪守母亲的告诫,绝不轻易放言。

坐在酒店的房间里,拉着窗帘,张炜不习惯光线太亮。

尽管如此,张炜以前谈到这450万字、39卷、10册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时,说过它“无一不是生活纪实,又无一不是虚构”。书中的宁府主人曾经骑马出去散财给穷人,这在张炜的小说中不止一次写到;或许生活中真的有人也曾是当地一名留学归来的西医,也确曾在骑马外出时被人暗杀,马匹独自回到府邸,马背染着血,家人被马带到郊外一个地方,果然看到中弹倒毙的老人……

张炜不希望读者这样来解读作品,“从玉米酒里要看到玉米粒,从葡萄酒里要看到葡萄皮,从地瓜酒里要看到地瓜干”。他认为,从现实到作品,粮食已经发酵了,已经发生了化学变化。

《古船》曾受到错误的解读,胡乔木听了“耳食之言”做出了严厉批评,虽然十年后在信中表达了歉意;《古船》出版后购书的队伍把张炜签字用的铁案子都挤扁了。

一棵大树

张炜的童年在胶东海边的一个大林子中度过,父亲曾经常年呆在山区的水利工地。他家院子后面有一棵大李子树,树干有两人合抱粗,茂盛的树冠在春天飘着花香,百鸟在上面栖息。“那棵大李子树,代表了我全部童年的烂漫、向往、迷茫和未知。”张炜17岁离家之后,不断地牵挂这棵大李子树。

《你在高原》的结构也像那棵大李子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