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冲刺最高新闻奖

ProPublica不需要考虑金钱和时间的因素,可以进行“真正重要”和“具有道德力量”的新闻报道,这或者是数字化媒体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个长尾

ProPublica不需要考虑金钱和时间的因素,可以进行“真正重要”和“具有道德力量”的新闻报道,这或者是数字化媒体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个长尾

ProPublica主编保罗·斯泰格

4月18日,新闻界最高荣誉、第95届普利策奖揭晓。ProPublica,一家非营利性质的网络媒体摘得了今年的普利策国家新闻奖。在其获奖作品《华尔街金钱机器》中,ProPublica的记者耗时一年,详尽地披露了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们是如何巧妙地为自己牟取巨额利润的全过程。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ProPublica第一次获得普利策奖。今年是网络媒体参与普利策奖角逐的第三年,而去年,ProPublica就已经凭借一篇调查——在卡特里娜飓风中一家新奥尔良医院出于无奈,向病人注射致命毒针——与合作的《纽约时报杂志》共同获得了普利策国内新闻奖。但是,去年的报道除了在Propublilca网上刊登以外,同样也在《纽约时报杂志》上以纸质版面貌出现。像今年这样,完全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报道夺得普利策,还属史上首次。

“这是一种承认。”去年,在首次摘得普利策时,ProPublica的执行主编斯蒂芬·恩格尔伯格说,“得到同行的认可是一种荣誉,就好像从业者群体承认,‘他们是认真的,正在做非常严肃的事情。’”

一年后,已经没人怀疑,ProPublica在做严肃的新闻,而且,还做得很棒。

“为了人民”的网站

谁是ProPublica?

这或许是很多人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恐怕就是,为什么他们可以获得普利策奖?

毕竟,以新闻为主的网站不在少数,ProPublica到现在为止成立不过3年,却获得了如此之高的褒奖。很多人都在欢呼,ProPublica的成功也许指明了数字化时代媒体的未来。它的名字,ProPublica来源于拉丁语“pro publica”——“为了人民”,它的报道也尽最大可能地做到了不偏不倚,不党不私。网络形式+正统理念+深度调查报道,ProPublica看上去真的很美好。

但要想做到像ProPublica一样,绝对离不开身后资本力量的支持。

2006年秋天,金西金融公司(美国第二大抵押贷款银行)老板桑德勒夫妇已经七十多岁,三十多年来,他们资助了一批非盈利组织,如“人权观察”、“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等,还向学术机构和帮助弱势群体的组织捐款。在这一年10月,他们决定以250亿美元的价格,将自己的股份卖给美联银行。接下来,他们将14亿美元投入了自己的基金会,使其成为全美30家规模最大基金会之一。然后,他们选定了新闻业,作为未来资助和扶持的新目标。

《华尔街日报》执行总编保罗·斯泰格很快就接到了桑德勒夫妇的电话。电话中,他们表示计划每年付出1000万美元资助调查性的深度新闻报道,但苦于对新闻行业并不了解,目标只有模糊的“做点大事”,希望斯泰格能够帮忙。

当时年纪接近65岁这一报业强制退休年龄的斯泰格,正在琢磨何去何从。一直热心公益、正直又低调的桑德勒夫妇与他一拍即合。斯泰格提议成立一个非营利新闻机构,雇用大约25名记者和编辑,进行“真正重要”和“具有道德力量”的新闻报道。

两年后的2008年1月,ProPublica在纽约曼哈顿成立了。2008年6月,他们开始正式提供新闻报道。桑德勒夫妇承诺,头3年他们会资助3000万美元,而在此之后每一年,即使不再追加金额,付出的钱也绝不会比头3年少。资助年限最少为10年。而且,他们绝不干涉ProPublica的任何报道方向。

凭借良好的愿景、斯泰格的人脉威望及桑德勒夫妇的资金,ProPublica搜罗到了一批最优秀的新闻人才。斯泰格出任主编,《纽约时报》前调查报道主编斯蒂芬·恩格尔伯格为执行主编,顾问委员会中包括《纽约时报》执行总编吉尔·阿布拉姆森,记者和编辑全部是来自传统平面媒体的资深人才,多位曾是普利策奖得主。

打开ProPublica的网站,就会发现他们和其他新闻网站的不同。在它简洁、朴素的页面上,只有一条条的新闻报道链接,基本没有广告。视频和图片为文字内容服务,而不是喧宾夺主。它只关注7个主题的内容:商业、法律、能源与环境、政治、健康科学、媒体科技和国家安全。没有任何豆腐块形式的动态报道,绝大多数文章都是长篇深度报道,而且每篇报道绝对是一页到底,而不是分成多页来追求点击率。换言之,它不在乎吸引眼球,只在乎让真正关心严肃问题的人能够得到他们想要的信息。

为了保证报道的公正,ProPublica不打算凭借内容赚取一分钱的利润。首先,桑德勒夫妇作为出资人,他们的要求就是希望ProPublica的报道能够带来公共政策的变化,“令世界变得更美好”,能“发现下一个安然公司”。其次,作为主编的斯泰格说:“我不需要考虑利润、发行,或者广告。我们只需要揭露那些滥用权力和对公众利益有所侵害的事实,改变这些问题。”虽然2011年起,他们开始酌情接受部分广告,但都控制在绝对不会影响到其报道内容的范围内。

所以,他们的所有报道除了刊登在自己网站上、同时为读者提供免费的推送到个人邮箱业务这一项以外,还遵循非商业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无偿提供给所有主流报纸和新闻网站登载,而且还要求这些转载的页面上“可以出现广告,但不能出售这些报道,也不能用这些报道出售广告”。

这一决定令ProPublica的社会影响力迅速提高,多家美国重要媒体上常常能见到ProPublica记者的报道。这也是令他们在两年时间内就获得普利策青睐的重要因素之一。

独一无二的模式

不过,ProPublica的模式也许真的并不容易复制。

普利策奖评委会主任西格·吉斯勒在ProPublica获奖后,特别提起网络媒体如今越发重要的作用。“1/3获得提名的媒体都提供网络内容服务,而且网络内容在报道类新闻如公共服务和解释性报道中,更加重要。”

但是,ProPublica说到底,还是最老派的新闻制作模式。它借助了网络媒体成本低、传播快的特性,但所提供的报道内容和方式,还是传统的深度调查报道。它想解决的问题,根本不是新媒体、社交媒体所着力探索的,而是受限于资金和人力等问题的调查报道本身。

在ProPublica的自我介绍中,他们这样写道,“调查类新闻处于危险当中,越来越多的媒体将其视为奢侈品。今天的调查记者缺乏相应资源,时间和金钱都约束了他们。看上去没有必要在常规报道之外,再做专门的‘调查’工作。现在是时候以一种新类型来发扬新闻的公众利益,因为它是令我们的政府与民主制度更完善的重要基石。”

这是ProPublica给自己的定位,也是它向其他媒体下的战书。它挑战的并非传播渠道或是技术层面,而是报道的质量。但决定性的因素还是其背后的资本。ProPublica不需要考虑金钱和时间的因素,他们有钱,足够支撑他们做出富有建设性意见的报道,时间上,他们可以花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只做最深度的报道。

在今天的商业媒体环境中,就连极少数的媒体,例如《纽约客》,都未必能承诺如ProPublica般不惜成本投入。ProPublica完全是理想化的一种行为,它是建构在社会公益基础上的一个不错的成品,但它的价值观无疑是很老派的。它和传统媒体相比,最大的不同可能在于:摆脱了客观因素的制衡后,它在那条老路上走得更远。

不过,从数字化媒体未来发展趋势看,ProPublica未尝不是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在现代社会越来越被嘈杂的数字碎片所淹没,微博、即时弹窗信息等短平快的消息占据我们脑海后,我们的确需要有人来做出深度的剖析,帮助我们分清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决定性的。如果只是提供简单的、未经甄别和分析的信息,也许在未来,技术完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甚至不需要人工。但ProPublica提供的可能性是,这些绝大多数人都未必有耐心读得下去的报道,总会有极少数人看得出它们的价值,愿意以相应的代价去支持它继续存在。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