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玩具再陷“激素门”——双酚A旧伤未愈,邻苯二甲酸酯再添新忧

国外围剿含邻苯二甲酸酯的玩具和儿童用品,我国标准为何长期缺位?出口和内销标准有别,我国儿童健康堪忧。

责任编辑:何海宁 朱红军 助理编辑 袁端端 实习生 张晴 史秋娟

国外围剿含邻苯二甲酸酯的玩具和儿童用品,我国标准为何长期缺位?出口和内销标准有别,我国儿童健康堪忧。

顾客正抱着孩子选购芭比娃娃玩具。此前,德国有报告称芭比娃娃等玩具发现了有害成分邻苯二甲酸盐(酯) (南山CFP/图)

因可能诱发儿童性早熟,环境激素双酚A已被卫生部列入“黑名单”。2011年6月1日起生产和进口的婴幼儿食品容器中,双酚A将被禁用。至此,沸沸扬扬的双酚A隐忧尘埃落定。

然而,旧伤未愈,又添新忧。5月18日,一家环保组织公布了一项调查报告称,一种同样有可能致癌或导致男婴生殖器发育变异的环境激素——邻苯二甲酸酯被检测出存在于多类塑料婴幼用品及儿童玩具中。

邻苯二甲酸酯是什么?

2011年4月,这家环保组织从京、沪、穗、港四地的多家大型母婴超市购买了聚氯乙烯(PVC)材质的玩具样品三十份,包括幼儿玩具、幼儿戏水用具、幼儿泳圈、婴儿游泳池等,并送至香港的独立第三方实验室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三十份样品中有二十一份含有邻苯二甲酸酯,“其中一只绿色玩具球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甚至达到43.1%。”这家环保组织污染防治项目主任武毅秀说。

邻苯二甲酸酯究竟为何物?它究竟有何危害?

已研究环境激素十余年的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史江红副教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邻苯二甲酸酯类是内分泌干扰物中的典型物质,&ldquo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茜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