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中村的存量房屋为“宝藏”——保障房建设和城市更新的另一条路

我们建议将城中村视为“保障”是指在单纯“减法”——完全推倒铲平之路——走不通之后,采用“加法”——对现有城中村的建筑进行局部调整和改善,并使之纳入保障房范围。

责任编辑:戴志勇

我们建议将城中村视为“保障”是指在单纯“减法”——完全推倒铲平之路——走不通之后,采用“加法”——对现有城中村的建筑进行局部调整和改善,并使之纳入保障房范围。

从中央到地方,保障房建设已是重中之重的民生问题。全国今年要完成1000万套。指标分到地方,各地必须完成的保障房数额都很大。如何将这些房子真正建起来,而不是搞几个小区对付一下上面的检查,这对地方政府真是个考验。

例如云南省昆明市今年的保障房建设指标是12.5万套。如果以每套房平均50平方米、每平方米建设费1500元计算,昆明市仅此项要投入将近100亿元资金。中央能补贴多少呢?据报道全国1030亿,即计划1.5万亿保障房资金的十分之一,其余的缺口都得地方自己找。地方能有多少钱?昆明市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过四百多亿。如果政治运动式的城中村改造,即扩大化/株连式拆迁和暴力为伴的拆迁不能再搞,保障房建设资金和土地来源则是大问题。

根据过去几年对一些城市的城中村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我们认为当前可以采取深圳提出的方式:即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邝立韵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