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精神的贵族

《最后的皇族》分章专述“大清十二家‘铁帽子王’轶事”,聚焦于满清12支世袭罔替亲王的日常生活,远离时下多到令人反胃的权谋机变、治国之术等斗争戏,更与戏说无缘。用现在流行的词儿,可叫做“原生态”的皇族生活。

责任编辑:刘小磊

今天中国社会对贵族的热爱和追逐,肯定是举世无双的。

无论是google还是百度,直接搜索“贵族气质”或“贵族风范”,相关条目都是几百万条;外围一点、带着贵族范儿、含蓄而不那么赤裸裸的词,比如“尊爵”、“府邸”之类,也是百万级。你当然可以认为,这些词儿的流行,实在可以被认为今天中国社会渴慕富贵的形而下风潮,但你也不能否认,还是有追求形而上的。比如2004年3月,一些商界和时尚界的双栖名流聚集在金茂大厦,身着晚装,手持红酒,虔诚而庄严地用了4个小时一起“寻找中断的贵族记忆”,在礼仪和品位问题之外,也有只言片语谈及社会责任。这当然值得尊敬。

《最后的皇族:大清十二家“铁帽子王”逸事》龙翔、泉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38元

不过,也不是没有疑问,这倒不是说这个聚会的好多名流原本出身苦寒,而是主持人“寻找中断100年的贵族记忆”这个说法。要知道,中国自秦“废封建,置郡县”后,贵族阶层逐渐凋亡,至李唐后,已无所谓真正意义的贵族阶层。所以,无论是广告商宣传的“贵族风范”,还是试图重建礼仪品位的寻找“中断的贵族记忆”,它的指向无疑都是欧洲社会的贵族或我们更熟悉的西方“上流社会”,——在与所谓的贵族沾边的元素里,你甚至找不到一个是与西方无关的。

多么情何以堪。

必须同情地理解中国社会特有的焦虑与尴尬:有谁不希望自己富有之后能与贫寒乍富之类的词儿绝缘,能显得既富且有教养?但中国社会千年前就被扁平化,几十年前又经历过全民贫穷化的改造。该怎样成为一个受尊重的得体的富人?大家都是零起点,得从头学起,没有前人可学,只好向外边看。

贵族传统是中国最稀缺的资源,这个判断应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