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五十年前读北大(17)

大学教育不是课程表排满的教育。所以,只要政治运动不那么紧张,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就比较多。我们这一伙同学,在课余离开学校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颐和园了。

常游颐和园

大学教育不是课程表排满的教育。所以,只要政治运动不那么紧张,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就比较多。我们这一伙同学,在课余离开学校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颐和园了。

当时,颐和园的门票好像是一角钱一张。我们去颐和园,总是走着去,走着回来。

从北大西门出去,马路对面就是蔚秀园。蔚秀园也是北大的地方,当时只有古老的房子,池塘、院子和小路,也都显得欠打理,好在那时候还没有开发,没有什么新的建筑,仍然看得出来早年是一处清朝贵族的园林。现在看到的那些教师公寓模样的建筑,是后来盖的。从美国回来曾教我们《同伦论》课的廖山涛先生,就住在蔚秀园一处清朝式样的老房子里面,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

经过廖山涛先生他们住的那个故旧院子的背墙,再往颐和园方向前行几分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挂甲屯”了。其实在我们那个时候,在庐山会议被罢官的彭德怀元帅已经住在那里的吴家花园,只是我们并不知情。后来回想起来,才知道1962年中秋的夜晚我们在颐和园门口遇到彭德怀元帅,和双方都住在离颐和园不远的地方很有关系。

作者:王则柯 出版:中信出版社 (王则柯/图)

挂甲屯外表古陋,前面的道路没有铺设水泥或者沥青。简而言之,就是土路。我们往颐和园走的时候,土路右侧有一段土堆似的很矮的土墙,土墙一个“缺口”,就是出入挂甲屯吴家花园这个院子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茜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