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缘与地缘
名翻译家林文月教授曾经说过:“一本书最好的读者,就是它的译者。”
责任编辑:刘小磊
【秘密书架】
书架上的书林林总总,有的书,略略涉猎,转瞬即忘,就像生命中的过客,旅程中在天涯海角偶遇的陌生人,匆匆打个照面,随即各散东西,那眼神,那笑靥,偶尔会在梦回时忽现脑际。有的书,是童年旧侣,少时窗友,随伴着我从总角之年,到青葱岁月,书中有我成长的痕迹。有的书,是学习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课业,枯燥的,严肃的,晦涩难明,这些书,都是我的诤友,虽不苟言笑,却循循善诱,让我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踏上知识的道路,没有快捷方式可言。有的书,是我的挚友知交,多年来相伴左右,不离不弃,追随着我生命轨迹的起伏而休戚与共。然而,更有些书,是我生命中的良伴,不同的时段中,陪我走过一程又一程风雨路。这些良伴,由初识到深交,经长年累月的培养,锲而不舍的坚持,最终成为常相厮守的心灵伴侣。
金圣华 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讲座教授,译有《小酒馆的悲歌》、《海隅逐客》、《约翰·厄戴克小说选集》,著有 《齐向译道行》、《桥畔译谈:翻译散论八十篇》等。
说起来,我的启蒙书,竟然是爸爸时常翻阅的《大戏考》。儿时生活在上海,两位哥哥上中学的时候,我还在读幼儿园,没有玩伴的日子,只好自己在家里到处摸索。茶几上那本又大又重的黑皮厚书,既然跟大人茶余饭后哼哼唧唧的京曲有关,内中想必大有乾坤。冬日午后寂寥,窗外初雪纷飞,把大书拿下,捧读起来,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我国民间传说与通俗历史演义那引人入胜的天地,再也不感孤独不知寂寞了。才七八岁的年龄,我认识了薛平贵、王宝钏、杨四郎……更熟悉了《捉放曹》、《打渔杀家》、《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此后,每逢爸爸或大哥兴起唱戏时,都会跟在后面瞎哼几句。
小时候,当然会看那年代最流行的儿童读物《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记忆中,安徒生那《卖火柴的女孩》和《人鱼公主》,令我看了久久不能释怀——为什么世上有那么多贫苦大众?为什么好人不得好报,费尽心力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方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