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便门”的发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内地相继沦陷,沿海通商口岸也被日军封锁,一切国际援华物资只能通过滇越铁路运入中国。这个时期的昆明,真正发挥了中国“西便门”的巨大作用,成为了我国进出口物资的集散之地。

责任编辑:马莉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内地相继沦陷,沿海通商口岸也被日军封锁,一切国际援华物资只能通过滇越铁路运入中国。这个时期的昆明,真正发挥了中国“西便门”的巨大作用,成为了我国进出口物资的集散之地……   

张骞大吃一惊,竟然有一条“大汉帝国”并不知晓的“秘密通道”

站在昆明的大地上,我往往产生一种站在“门楼”之下的奇妙感觉。我知道,云南往往被一些外省人视为“不毛之地”,成为封闭、落后、野蛮的象征。殊不知,由于它所处的特殊位置,偏居中国西南,在地缘上是西方与东方的“最后”一个接触点,也是东方与西方“最早”的一个碰撞点。在这个点上的昆明城,从古至今是许多条驿道、马道、铁路、公路的交汇口,它自然充当了内地人出入于云南,云南人出入于老挝、泰国、越南、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国家的“西便门”。

探寻并考证昆明的“秘史”,我惊讶地知道了,这一道有别于“西门”的“西便门”,接纳了太多的民族、太多的文明和太多的传奇故事。

最先发现这道“门”的人,是汉代的张骞。他在(公元前126年)出使西域时,在大夏,也就是今天的阿富汗北部,见到了来自中国的两样东西:蜀布和筇杖。他大吃一惊,一追问才明白,在西南竟然已经有一条“大汉帝国”并不知晓的“秘密通道”——“蜀身毒道”。

据文献记载,“身毒”是印度的古称,蜀即四川成都,此地在战国时已被秦所灭,成为秦国属地。而当时的“秦汉王朝”与印度的“孔雀王朝”并没有发生过任何“官方”之间的接触,而蜀地所产的优质丝绸和用“人面竹”做成的手杖等珍贵物品,却不可思议地从印度传到了阿富汗。

张骞回国后,当然把此事当着“奇闻”和“重大发现”报告汉武帝。从此,在汉武帝的目光和梦想中才出现了“彩云”和“碧鸡”,才出现了这道奇异的“西便门”,才知道四川商人到滇越进行贸易时,已打通了中国与缅甸、印度之间的通道,形成了一条北起四川成都,南下云南大理,西经保山、腾冲到缅甸,接通了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和阿富汗等国的陆上贸易通道,使四川的物产远达这些国家和地区。汉武帝于是派出使者和军队,开疆拓土,最后在云南设置了行政机关,从而拥有了云南这片土地,并永远守护着这道不可多得的中国“西便门”。

出入于滇黔古道上的马帮 (杨杨/图)

最早进出“西便门”的各国商人抓住了千载难逢的“商机”

有了这条“西南丝绸古道”和昆明这道“偏远”、“安稳”和“方便”的“西便门&rdq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