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母亲庐隐

庐隐(1898—1934) ,五四时期著名女作家,与冰心、林徽因齐名并被称为“福州三大才女”。

责任编辑:马莉 实习生 李倩

那年母亲29岁,是中国著名的女作家,带着年幼的女儿寡居生活。父亲才21岁,只是一名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的学生。他们不顾年龄的差距、社会地位的悬殊、生活经历的天壤之别,冲破封建世俗的重重障碍,幸福地结合了

我的父亲母亲

庐隐(1898—1934) ,五四时期著名女作家,与冰心、林徽因齐名并被称为“福州三大才女”。庐隐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福建省闽侯县南屿乡人。其笔名庐隐,有隐去庐山真面目的意思。

“五四”时期的女作家,能够注目于革命和社会题材的不能不推庐隐为第一人。

——现代著名作家茅盾

1921年2月,母亲在茅盾主编的《小说月报》发表了处女作《一个著作家》

小时候,我家住在市区一条河边的小街上,那里来往车辆不多,挺安静的。有一天,在我放学回家的路上,迎面走来一群陌生的人,是附近一间中学的学生。当我从他们身边走过时,一位女同学突然大声说:“庐隐的女儿!”我回头一看,他们全都注视着我,友好地微笑着向我点头。

我的母亲庐隐,是“五四”时期蜚声文坛并与冰心齐名的女作家,是1921年参加我国著名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时的惟一女性。在群星璀璨的“五四”新文坛上,她是一颗光彩耀人的新星。

1921年2月,在茅盾主编的《小说月报》上,母亲发表了她的处女作《一个著作家》,控诉金钱世界,歌颂纯真的爱情。之后,在短短的十几年中,母亲创作出版了《海滨故人》、《曼丽》、《归雁》、《象牙戒指》、《云鸥情书集》(与父亲李惟建的来往书信)、《灵海潮汐》、《玫瑰的刺》、《女人的心》、《庐隐自传》、《东京小品》、《火焰》等多部作品。

只是,母亲走得太早了,她去世时我只有三岁,没能留下更多清晰的记忆。正因为这样,我从青少年、中年直到老年,始终怀着对母亲的挚爱,竭力去了解她。从母亲留下的作品里,从许多评介母亲的文章中,从亲朋好友及母亲当年的学生们对她的追忆中,我对母亲的形象有了较为清晰的轮廓。

母亲庐隐,原名黄淑仪,学名黄英,笔名庐隐,闽侯县南屿乡人。母亲的父亲是清光绪时的举人,后放缺湖南长沙知县,但才3年就病逝于任所,于是6岁的母亲不得不随着她的母亲,到北京投靠时任农工商部员外郎兼太医院御医的舅舅。后来,母亲就在北京的一所教会学校读书,继而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母亲师范毕业后曾到安庆一所女子中学教书,1919年重回北京,以旁听生资格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国文部。就是在这所学校里,她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籍,经常参加群众性的集会和游行活动,被推为“女高师”学生代表,积极参与了由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为人生”、“为社会”的文学研究会活动,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母亲去世时父亲才27岁,是上海中华书局一名编辑,年轻而贫穷

1934年5月14日,悲凄的氛围笼罩着上海的中国殡仪馆,母亲的入殓仪式正在举行。

礼堂里摆满了花圈,在正中一个素色大花圈里,安放着母亲的遗像。她紧抿着嘴唇,那双睿智的眼睛里似乎含着淡淡的忧伤。

母亲的遗体静静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