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黄白】流言三议

流言在微博上确实如兔子般繁殖,这是新技术带来的新现象,值得按科学发展观作些科学分析。分析了就会发现,所谓“新现象”,其实是老现象的新形式。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孙璐

我们如何对待微博上如兔子般繁殖的流言?

2011年7月初,美国《外交政策》网站刊登了一篇文章,《流言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Rumors)。文中说:缺乏报道和核实的信息,使流言在中国(微博上)如兔子般繁殖。标题中的英文单词rumor,中文通常译作“谣言”。于是就有名校国际政治博士反驳这位美国作者:“但话说回来,‘最佳谣言机器’这种‘帽子’,恐怕也不是那么轻易能够套上的,否则,开风气之先的(美国人首先发明的)推特恐怕至少应该要更早的戴上这顶帽子了。”其实,如果你查原版字典(而不是英汉字典),rumor的解释是未经查证的道听途说——所以那位美国作者将“核实的信息”与rumors对比——这词更准确的中译是流言。美国讲解职场人际关系的书会教你:那类约翰将提职或玛丽要加薪的office rumor(办公室流言),通常是真的,不妨相信。可见这词在英语语境里并不纯作“谣言”解。

流言在微博上确实如兔子般繁殖,这是新技术带来的新现象,值得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