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正常之路

65个来自五湖四海的精神病人在深圳市郊的“中途宿舍”找到了最好的庇护所。他们尝试着从禁闭走向自由。

责任编辑:王刚 实习生 姚永泳

65个来自五湖四海的精神病人在深圳市郊的“中途宿舍”找到了最好的庇护所。他们尝试着从禁闭走向自由。

讲了一个多小时的“发明利国”大计,阿强有些累了,干脆甩出一本破本子——这本偷渡过各家精神病院的“发明大典”,是他“报效国家”、“名留青史”的凭证。

他幻想这本子可以把他带进中南海,就像他爱听的草蜢,爱看的83版射雕,他的世界早已被时代甩落。

这也没什么关系,他有权沉浸在“乌托邦”里不被打扰。在深圳宝安这家被称作“中途宿舍”的精神病康复中心,住了65个和他一样的精神病患者。时常帮阿强的王伟则老念叨着后面农场里的木瓜,刘起在《故事会》中如痴如醉,而总是傻兮兮笑着的江萍记得的只有吃饭和睡觉。在这里,他们的幻想和权利一样得到尊重。

精神病医院以收容和治疗精神病人为主要功能,中途宿舍的使命则完全不同——在这里,病人被看做社会功能衰退的“正常人”,他们重新学习照顾自己、与人交往,甚至尝试正常工作。中途宿舍目前在全国仅有三家,深圳这一家是其中唯一的民营单位。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里都更像一个“世外桃源”:它位于距离深圳市中心30公里一座风景如画的度假山庄里,康复者从前窗望出去是碧波和亭台,在后窗则可看到大片的农田。病人在这栋7层的小楼里被看做正常人,可以自由出入主任的办公室——尽管不大的院子外面铁门紧闭,外出散步是一种奖励。

从1898年中国第一家精神病院在广州诞生起,捆绑或鞭笞就成了对待“癫人”的惯例;在中途宿舍,这个文明古国的现代社会对待癫狂第一次有了与福柯笔下的“大禁闭”截然相反的取向:给精神病人一个空间,让他们学习回归社会。

被边缘感依然存在,好在康复者们毫不在乎——他们已经觉得找到了最好的庇护所。在这里,他们丢失了“过去”与“现在”,在苦难生活和喧嚣世事之中躲进一片真空地带。

中途宿舍目前在全国仅有三家,深圳这一家是其中唯一的民营单位 (华西/CFP/图)

遗忘,是对抗黑暗的唯一法门

江萍的世界停在了16岁。那一年,她是中学里的“大姐大”,有几个死党对她言听计从,还有一个要好的男朋友。她清晰地记得这几个人的名字,跟谁都会说一遍。说起昨晚发梦梦到的这个男孩,她捂着嘴笑起来,脸一下就红了。

这样少女般的笑容和她的年龄实在不相称——42岁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