钞票与革命

尽管每个王朝的更替都有其各自的原因,但几千年来,货币的轨迹已成为一国兴衰、存亡的预兆。而最近搅乱整个世界的欧债、美债危机,则是最新的案例。

责任编辑:邓谨 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金融与国运,一脉相牵。

古今中外的历史,无数次证明了这一定律。尤其是进入现代,金融越来越成为一国经济运行的核心,金融能力是筹资能力,更是配置资源的“将钱花到刀刃上”的能力——这正是一国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千百年来,金融如何深刻影响经济兴衰?它与政治、与革命之间有着怎样的恩怨,什么力量在隐秘操纵一国的繁荣或癫狂?南方周末金融版特刊出“金融与国家”系列,从历史的密码中为今天寻找提示。 

1949年5月,在金元券急剧贬值时,新疆省银行发行了面额为六十亿元(合金圆券一万元)的大币,是世界上面额最大的纸币之一,在当时只能买几十颗大米。 (资料图)

钞票与革命,在几千年间一直是一对孪生兄弟。

从宋代出现纸币——“交子”开始,历史无数次上演了逻辑相同的故事,而失败的总是无法严格对钞票执行纪律的那一方。

宋代发行“交子”最初几十年中,专门设了个机构叫“交子务”控制交子发行,每次发钞都设有“钞本”——一定量的金银,相当于准备金。但到后来,随着与邻邦金、西夏等连年交战,宋朝政府便开始不顾“钞本”大量发钞,每年发行纸钞相当于此前的五六百倍。

从那时开始,人类终于发现了发钞这个解决军费与建设等花钱问题的“魔方”。在此之前,每当朝廷没钱用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