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关”——新的挑战和机遇论关贸总协定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整个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是市场法则、价值规律,因此经济运行的机制只能是市场经济;中国不应例外,否则中国经济就按另一套规则在运行,从而难以加入世界经济体系。

责任编辑:戴志勇 实习生 刘紫云

关于公开发表1993年写的“‘复关’——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文的几句话

2011年是中国入世10周年,不少媒体都要采访我,我一般都要提到当年我们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1995年前称为恢复在关贸总协定的地位,简称“复关”),复关和入世对我们有哪些机遇和挑战。虽然是些老问题,但准确回答还是必要的。

距1986年提出“复关”已二十五年,“入世”也十年了,以今天的眼光来回答这些问题,有时总有些“添油加醋”的嫌疑,有时还可能“古”为今用,牵强附会。前些日子,我参加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举办的“龙行天下,风起南方”的中国入世十周年总论坛,应邀在会上讲话,引用了几段我在1993年一本内部刊物上写的文章。近二十年了,那时写的关于“复关”的文章应该是比较真实的,况且是为了一个内部刊物所写,可以更坦诚一些。于是我想起把这篇文章首次公开发表,纪念入世十周年,同时让今天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人了解当年谈判的一段历史,并从中得到一些宝贵启示。

——龙永图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达成协议。这意味着中国与美国就此正式结束双边谈判。 (IC/图)

2009年4月,海南博鳌,时任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的龙永图。 (IC/图)

“复关”,这是人们对于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高度概括而形象的一种说法,极其生动地赋予了中国恢复在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深刻含意——那种中华民族迎接巨大挑战的勇气和决心。正因为它的简明和深刻,近年来几乎街头巷尾、大小报端都在谈论“复关”。

谈到“复关”,人们自然回想起二十多年前,我们在毛主席周总理的亲自指挥下,胜利进行的一场外交攻坚战。这场斗争历经数年,排除万难,终于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当时,中国掀起了一股“联合国热”,世界掀起了一股“中国热”。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标志着中国重返世界政治外交舞台,我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随后,我们陆续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系统内十几个国际经济组织和专门机构的合法席位。但是,由于当时的中国在经济上闭关自守,发展经济也没有置于国家工作的中心地位,我国进入世界各经济组织的工作没有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

1986年起,我们开始寻求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地位。那时,恢复谈判主要作为一场外交斗争在进行,目的是中国重返最后一个重要的国际经济贸易组织。由于是外交斗争,谈判由很小一个班子在日内瓦进行,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地位的谈判进程鲜为人知。

谈判的前几年,我们在日内瓦的谈判班子,面临极其困难的形势。最大的困难是关贸总协定把市场经济奉为这个国际组织及其制定的一整套国际经济贸易规则的最高准则;而我们对于市场经济则讳莫如深,谈虎色变。由于在市场经济这个根本问题上无法突破,谈判只能局限于研究策略的变化,推敲措词的应用,这就注定了谈判僵持局面的持续。

直到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伟气魄,打破了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所特有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英明论断,这是一次思想的大解放,不仅打破了传统中国经济体制的精神枷锁,同时解放了我们在日内瓦关贸大楼的谈判者们。中国的谈判者和他们的外国对手终于在市场经济这个问题上找到了共同语言,谈判开始进入真正的对话。

与此同时,我国的谈判者们意识到,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的地位,将对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