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土地需要我来替她表达

"许多年过去,杨志军依然在写作。写戈壁上的蚂蚁,写荒原里的雪豹,写牧区里的藏獒。"

许多年过去,杨志军依然在写作。写戈壁上的蚂蚁,写荒原里的雪豹,写牧区里的藏獒。

『千万不能让人与自然的关系断裂!『他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坚定、眉头紧锁——不像个作家,反而像个为了真理没有被昭告天下而痛心疾首的哲学家。

作家,因作品中关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被誉为『荒原作家第一人『。著有长篇小说《环湖崩溃、《海昨天退去》、《大悲原》、《失去男根的亚当》、《江河源 隐秘春秋》、《天荒》、《大祈祷》、《远去的藏獒》、《敲响人头鼓》、《藏獒》、《藏獒二》、《藏獒三》、《伏藏》等。另出版有文集《杨志军荒原系 列》(七卷)。

杨志军作家,因作品中关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被誉为『荒原作家第一人『。著有长篇小说《环湖崩溃《、《海昨天退去《、《大悲原《、《失去男根的亚当《、《江河源隐秘春秋《、《天荒《、《大祈祷《、《远去的藏獒《、《敲响人头鼓《、《藏獒《、《藏獒二《、《藏獒三《、《伏藏《等。另出版有文集《杨志军荒原系列《(七卷(。 (林夏生/图)

 

 


偌大的天地中,除了人,就是自然。

我出生在青海,在青藏高原上生活了四十多年,对这片土地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在牧区待久了,人会生成一种固有的思维模式。由戈壁想到水,由荒漠想到树……一切原始的渴求都来源于自然。一汪清泉、一片绿叶,在我眼里,都是自然对人的恩赐。

在牧区,我体验了很多常人无法体验到的生活。牧区和都市不同,在这里,你会发现,偌大的天地中,除了人,就是自然。而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远远大于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在青藏高原生存,不仅要学会如何与自然对抗,更要学会如何和自然和谐共处。

有一段时间,我驻扎在油田上,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戈壁。细砂卷走了泥土,只剩下砾石铺盖在地面上。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这个地貌俨然是在月球才能看见。 有一天,我在戈壁上突然看见一群蚂蚁爬过,那是那些天来我们所能触及的唯一鲜活的生命。于是,许多人都围了过来,蹲在地上,一句话也不说,默默看着排成队 的蚂蚁,到底要往哪里去。

你能想象吗?当然不能。在都市里,人与人之间尚且没有关心,何况是一群蚂蚁。但在这个寸草不生的地方,蚂蚁却是你的伴侣。那个时候,我才突然意识到,生命多么珍贵,人在自然中又是多么的渺小,而人类想要主宰大自然的想法,是多么愚蠢可笑。

我一度以为沙漠离我很遥远。其实不然。曾经在黄昏的时候,我看到青海湖边有一片郁郁葱葱的牧草。然而第二天醒来,牧草不复存在,我的眼前出现的是一个沙丘 —就在一夜之间,沙从空中飞来,落在这里,把整片地貌都给瞬间改变了。这片土地每时每刻都在改变,因为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关系断裂了。人类在破坏自然,而自 然也开始惩罚人类。

杨志军采访牧民 (林夏生/图)

我在为水诉说,为叶子诉说,为荒原沙漠诉说,为蚂蚁藏獒雪豹诉说。

无可厚非,我的写作和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许多年前,我游走在牧区的各个角落,光顾着努力生存,认真工作,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会成为我将 来创作的源泉。然而日复一日,在这片土地上,自然和人给了我太强烈的冲击力,又给了我太强烈的诱惑感。他们诱惑着我去替他们发声,让所有人知道这里发生了 什么。

我时常会觉得,不是我在主动地讲故事,而是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左右我,我被动地被自然推着走。这是命中注定的。不写出来,我就会丧失掉生存下去的勇气。我 不是这片土地的代言人,而是土地需要我来替她表达。我在为水诉说,为叶子诉说,为荒原沙漠诉说,为蚂蚁藏獒雪豹诉说。我为这片土地激动、兴奋、失落、伤 感……我写作,是为了自己的这些感情。

我写《大湖断裂》和《环湖崩溃》的时候,是二十多年前。那个时候根据自己多年来的观察,我在书里写下了自己对青藏高原自然生态走向失衡和衰退的忧虑。20 年后,我的“预言”居然都成为了现实—草场沙化、河流干涸、湖水下降、动物减少。我写下这些,是要告诉世人,不要妄想着能成为自然的主宰。不可一世的人类 永远无法清楚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无法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会被自然淘汰。

荒原系列之后,我又写下了藏獒系列,在这几本书中,我转换了述说的角度,不再是人与自然的旁观者,而是当中的一员。客观存在的表象已经不再是我关注的焦点,人类面对的不再仅仅是和自然的断裂,而是我们精神支柱的崩塌。

全中国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最好的地方是哪儿?西藏。为什么?这便是信仰的力量—我说的信仰,不是宗教,而是他们对自然的崇敬。他们心存自然,深信每一块石头、每一滴水、每一座山都有神灵,因此他们不可能去破坏自然,也因此,他们拥有和自然最融洽的关系。

人可以没有宗教,但却不能没有信仰。信仰自然,信仰爱。

到西藏去看一看牧民的朝拜吧。你知道他们在祈祷什么吗?“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好起来。” 他们目不识丁,却有着难以企及的精神高度。人的精神依赖于自然。生活在草原上,精神开阔;生活在高山上,视野高远;生活在拥挤的城市里,每天疲于解决人与 人之间的各种矛盾,精神颓靡,心胸狭窄……所以,你知道为什么都市人无法从自然中获得信仰了吗?因为他们的眼里看不到自然。

自然与人的生命、精神一一对应。自然与人无可挽回的断裂,必然会导致人的肉体生命甚至精神生命的全面崩溃,这意味着什么?好吧,我告诉你,自然与人同归于尽了。

我们再来说说科技。无论你愿不愿意承认,科技已经成为人类自杀的武器。从切尔诺贝利到福岛,我们自杀了一次又一次,却迟迟不觉悟。我当然不会抹杀科技给我 们带来的好处,但任何一种以牺牲自然环境为前提的科技,我们都应该打住。托科技的福,文明得以发展,人类开始享受生活。但当科技实现了帮助人类生存的目的 后,它的积极意义是否还继续存在呢?我们建造了核电站,然后一场海啸袭来,核辐射开始泄漏……我们能够怪罪于科技么?不能。但我们难道不应该反省,为什么 我们在用科技研发出核电站的同时,却没有制造出防止核泄漏的工具?

你说2012世界末日?我当然不相信。但我们必须看到,地震、海啸、核辐射……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在向我们发出最后的警告—科技的发达,带来的是人类对自然 的开发滥用。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类在地球的生存是呈波浪式的,有高峰就有低谷。我们如今正处于最高峰上,也就是说,人类和自然的断裂已经到了一个极限。接 下来我们面对的必然会是一个低谷—自然环境恶化,物种相继衰败,人类的灭绝也将成为可能。但这个低谷不一定就意味着人类的灭绝。只要我们意识到这一点,从 现在做起,重新建立和自然的关系,用我们的高科技,去服务于自然,我们依然有希望重新登上高峰。

珍视一滴水、一棵树的力量,同时重新融入自然。改变我们的生存方式,而不是妄想着去改造自然。努力给自然奉献点什么,而不是无止境的向自然索取。

切记,翻过这座山头,我们才有明天。 

伏藏小 (林夏生/图)

藏獒封面 (林夏生/图)

自然与人无可挽回的断裂意味着什么?好吧,我告诉你,自然与人同归于尽了。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