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内丹

小波自小和我投契,一块捣乱,一块挨揍。说来我们俩都不是什么好鸟儿,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平日里偷鸡摸狗,无恶不作,给我爸妈气得不善。

王小波:

  1952年5月13日生于北京。1968-1971年,云南农场知青。这段经历成为他最著名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黄金时代》的背景。1971到1974年病休在家,1974-1975年,山东牟平插队、后作民办教师。1975-1978年,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器件厂工人。工人生活是他《革命时期的爱情》等小说的写作背景。1977年,与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相识相恋,后结合。1978-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学生,就读于贸易经济商品学专业。1982-1984年,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师。开始写作《黄金时代》。1984-1988年,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生,获硕士学位。开始写作以唐传奇为蓝本的小说,其间得到许倬云先生的指点。1988-1991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师。1991-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1992-1997年,自由撰稿人。1997年4月11日,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于北京。
  出版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黑铁时代》、《地久天长》。纪念、评论集有:《浪漫骑士》、《不再沉默》、《王小波画传》。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荣膺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入围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使王小波成为在国际电影节为中国取得最佳编剧奖的第一人。


王小平:

  1949年生于山东济南。1968—1978年在北京木城涧煤矿当矿工。1978年考上中国社科院逻辑学研究生。1985年到美国图兰大学读哲学博士。现居美国。

1985年底,王小平与王小波兄弟俩摄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狄斯尼乐园


  岁月如流,转眼已是10年。今日之日,有了许多喜爱小波作品的人,他可谓知音满天下了。在岁月之流中,他激起了一朵不可忽视的浪花,人生如此,复有何恨。
  细想起来,人们为什么会喜欢他的作品呢?他的东西不太驯顺,不易得到身居要津人物的提倡,又包含一些率性而为、啸遨自娱的成分,所以也不大好懂,难以成为大众茶余酒后点评狎玩的余兴节目。我猜,人们喜欢他,是因为他的那种独特的感受世界的方式。他就像一扇门,通过这扇门,可以进入世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