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意志下的文化集成葛剑雄谈中华文化标志城

有人说浪费。的确是要花点钱,但如果不这样做,全国各地你祭黄帝他祭女娲……一个地方起码五六个在祭,这个加起来就不浪费吗?省长整天在那里烧香跪拜,这就好吗?

“你说谁能代表中国呢?等到它自然形成,一万年也不会有一个全国认同的圣地。必须人造,必须由中央政府授权,全国人大讨论,体现国家的意志。”

 

葛剑雄 Lenti/图

 

2008年3月1日,山东省在北京面向全球发布中华文化标志城创意规划方案征集公告 冯琳/图

 

    山东济宁提出建设的中华文化标志城,从3月的政协会议上,被热议至今。作为复旦大学概念设计方案的总负责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一段时间以来,葛剑雄教授不断地接待媒体,自称“有问必答”,“事情越讲越清楚”。
    4月,南方周末记者在上海专访了葛剑雄教授。
    除去项目的决策程序和预算争议,他所设想的国家纪念体系是何形貌?中国当前是否有必要实施人为的文化集成?文化副都的内在理路何在?
    在一个项目的背后,人们又一次面对着安放“中华文化”的宏大命题。


做,还是不做?
    南方周末:“中华文化标志城”这个概念是谁提出来的?
    葛剑雄:2006年我接手时已经有“中华文化标志城”这个概念了。我接手就觉得这是个难题:标志是抽象的、原则的、象征性的;一座城,那是具体的——否则怎么叫城呢?这两个概念怎么融合起来?我们到曲阜去,跟他们谈了差不多一天。我问他们,他们始终也讲不明白,当时就只有一个原则的东西。
    南方周末:他们跟你谈的时候,你感觉他们想要什么?
    葛剑雄:他们当然想为地方了,这谁都明白。他们让我看了很多东西,希望我都搞进去,一发言都是突出齐鲁怎样了不得。我后来想:要么不做,要做就只能做成文化副都。
    南方周末:这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改变地方招商引资、圈钱圈地的操作现实?
    葛剑雄:如果真的是国家来管,比如纪念堂,谁要你招商引资啊?外围配套,地方可以招商引资,但国家纪念堂不能这样。所以我强调一定要国家投入。要是人大通不过,就不搞。我明确纳入国家意志,明确防止地方圈钱。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