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之道】他是一条丧家狗—李零读孔子

《论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人多,它有156个人,比梁山好汉还多。它跟《老子》不一样,《老子》翻开之后,如入无人之境,根本就没人

画像上的孔子,两手当心,哈点腰,身体略向前倾。这种姿势,古人叫“磬折”好像奏乐的石磬,有个弯儿。它和背手撅肚子趾高气扬的样子正好相反,是表示温良恭俭让。(文图选自《丧家狗》)

 

李零


  盛夏五月,北京大学教授李零把他讲《论语》的讲义结集出版,书名叫《丧家狗》。
  对李零来说,“丧家狗”这个称呼不含有当年的意识形态色彩,它戏谑而严肃。戏谑之处在于李零想像一个顽童一样戳穿“孔圣人”的神话。严肃之处在于,他以严谨的学术推导让孔夫子还俗。
  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的时候,李零极力在自己的作品和当下的“论语热”、“孔子热”之间划清界限:
  “我写书,主张通俗化,但是我也反对庸俗化。人民群众也不能惯着,大众的兴奋点很多也是弱点。他们喜欢那些科学管不了的东西、神秘兮兮的东西、测不准的东西、极其实用的东西。卖假药的,专在治不好的病上做文章,原因就是,患者跑过医院,治不好,病笃乱投医,急着买他们的药。我写书,是想帮大家把不明白的地方搞明白。我自己也搞不明白,就说我没答案。”

道统是伪造的
  南方周末在开课讲《论语》之前,您系统读过这本书吗?每次有什么心得?
  李零:中学就读。1990年代整竹简也读,但经常读不下去,因为这本书特别乱。我不是搞竹简研究吗?1990年代出土的东西,很多都是儒籍,不读怎么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