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转型升级”考验企业社会责任 官方引导成“破题”良策

对于苏州而言,2015年将是一道“分水岭”。2011228日,苏州对外宣布:2015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对于从全面小康社会跨入现代化大门的期盼,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在当天的动员大会上,连用了3个“刻不容缓”。随后,在这座早已全面进入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的城市,“转型升级”成为热议的关键词。

而无论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或是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承载了多重希望的企业,无可避免的被卷入到这场“第二次转型”中来。

单纯以逐利为目的的企业行为,在这座曾经“海绵式吸纳”创造了“苏南模式”经济奇迹的城市,将迎来“四面楚歌”的窘境,“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了衡量企业“转型”是否成功的关键。

而一份来自中国社科院的调研报告显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整体水平尚属起步阶段,七成企业严重缺乏社会责任。那么,谁来“拯救”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

在这个早春,一场由官方主导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活动,正在苏州相城区持续深入地进行着。这场具有标本意义,在外界看来类似于“评先进”的活动,却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当下,引导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将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绿色低碳成为重要评判标准

这场由苏州相城区文明委牵头,联合24个职能部门参与制定评选指标,名为“相城区企业社会责任奖评选表彰”的活动,始于2011年底。

“企业社会责任”评选指标包括诚信经营、友善用工、绿色低碳、回报社会、企业文化五大类。

谈到指标的设定,相城区文明办副主任钱琳萍表示,这是在综合相关职能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拟定的,同时也参考了国内外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的资料。

一个普遍的现实是,在采访中很多企业将社会责任等同于纳了多少税、捐了多少款。“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仅是回报社会这么简单”, 钱琳萍介绍,很多人一谈到企业社会责任,就简单地认为是企业参加了多少次慈善公益活动、提供了多少就业岗位等等,“实际上,我们这次制定的标准,重点考量的是企业社会担当。”

虽然国内的学术界同样也在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争论不休,但不管如何,各种界定还是显示出一个共同的观点: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要兼顾员工、消费者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以实现长期的经营战略。

“把绿色低碳纳入企业社会责任考量中来,正是基于企业长期的经营战略”,作为此次活动考评小组组长的相城区委宣传部长、文明委主任虞伟表示,“地方招商引资‘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时代早已经一去不复返,缺乏社会担当的企业必将被淘汰。”

而“绿色低碳”这个名词,恰恰在苏州的“转型升级”中一再被提及。虞伟认为,“绿色低碳”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代表着“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这场活动的阶段结果是,共有10家企业被评为2011年度相城区“企业社会责任奖”获奖企业。而纵观每一家获奖企业的推荐理由,“绿色低碳”都成为必备的条件。

有关部门给获奖企业苏州罗普斯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点推荐理由是 :企业倡导绿色节约,被评为中国节能型材创新企业、江苏省节水型城市工作先进单位。

政府引导和推动成核心动力

对开展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工作,相城有自己的考虑。作为“苏州改革开放缩影”,去年相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1.6亿元,工业总产值1230.2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苏州平均水平。

“但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相城区新闻发言人蒋锐说:“特别是在整个苏州进入第二次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时期,我们认识到,政府需要在服务企业的同时,改变对企业的管理方式,促进企业全面健康发展”。一个严峻的事实是,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得分普遍很低。一份由中国社科院撰写的2011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无论是国企、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社会责任得分都少得“可怜”,平均得分仅为19.7分,满分为100分,相当于学生百分试卷,仅仅得了不到20分。

《报告》显示,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认知尚处于模糊状态,而“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密切关联着企业自身健康发展、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企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蒋锐说,相城区委、区政府感受到了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重要和迫切。

政府通过引导企业加强社会责任建设,可促使企业走上科学 、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也有利于推动政府维护经济秩序和管理企业方式的转变。这是活动考评小组成员的共识,同样也代表了相城官方的意见。

更加值得省视的是,长期以来政府监管市场经济秩序多以集中整治的运动方式为主,这虽然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没有标本兼治。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无疑是一项重要治本之策,可改变以往政府多以单项指标考核的片面倾向。

而相城的先行先试,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必将增强区域竞争力,从这一点而言,开展企业社会责任考评是一个关乎地方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战略选择。

政府“给力”更需企业自强

不管是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变,还是政府管理企业方式的改革,实际运行中涉及方方面面的推进企业社会责任考评工作,无疑面临着不少挑战。

虽然各界对此的认识已逐步深入,但现实中困难依然不少。相城区文明办副主任钱琳萍表示,这是一项跨部门、跨领域的工作,是涉及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系统工程。“要搞好这项工作并抓出成效,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政府、企业、社会‘多管齐下’的推进策略。”

而对于这次活动的成功运作,钱琳萍认为,其成功离不开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而以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虞伟“挂帅”任组长、各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的的考评领导小组,更是昭示了相城区的决心。

“这次评选活动仅仅是个开端”,虞伟告诉记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推进,相城区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规划,下一步将成立“企业社会责任联盟”这样的组织,由政府牵头吸纳社会各界参与,引导“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持续深入的开展下去”。

当然,相城区同样清醒认识到,政府不可能永远的大包大揽。“我们推进这个活动深入开展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找到自己的出路”,虞伟表示,政府行为所起到的功能,仅仅是引导和示范作用,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主体,企业应建立长效机制,在内部建立社会责任管理系统,如同质量管理、环境管理系统一样,将其融入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之中。

但在初始阶段,无可否认的是,政府、企业、社会必须共同推进,缺一不可。虞伟坦承,“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系统工程是个艰巨的工程,需要系统的保障,“我们同样在摸索中前行”。

记者手记:企业社会责任推进, 政府不应缺位

即便是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社会责任也并不是完全靠企业家自身的觉醒形成的。

沃尔玛以社会责任标准没有达到它的要求为由,淘汰了很多供货商,沃尔玛如此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感,也并非源于它的自觉,而是制度使然。

比如,一位叫帕特里克?布拉迪的残疾员工,由于上班后并没有被安排在药房工作,而是去打扫垃圾以及到停车场去收拢顾客推出去的购物车,便以沃尔玛随意变更他的工作性质实际上是对残疾人的歧视为由,将沃尔玛告上法庭。陪审团裁定沃尔玛须向原告赔偿750万美元。

有了这种严厉的惩罚性措施,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必然会增强。但遗憾的是,我国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往往以牺牲环境和劳动者的权益为代价,讨好投资方。在这种“庇护”之下,企业哪里会有社会责任感可言?而且,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知之甚少,只注重企业的利润和税收,注重经济发展和政绩,而对企业有无社会责任漠不关心。

苏州的“转型升级”是历史进程的使然,在一定程度上,官方对于一座城市的发展定位,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进起到了“催促”作用。

“逼宫”之下当给出路。现实是,试图通过企业自律机制而强化相关社会责任对于绝大多数企业几乎没有可能。如果任由企业“无头苍蝇乱转”,结果可能会是一锅“烂糊粥”。

苏州相城区的先行先试,彰显了一个地方政府的责任意识和执政创新水平,虽然这种引导功能尚未形成完善的制度设计,但终归是开始了,这是值得庆贺的。

(文章来源:人民网  作者:应志刚)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